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楞严经|佛门中的智慧宝藏,探寻无限奥秘(转载)

时间:2025-03-14    浏览:55次

楞严经|佛门中的智慧宝藏,探寻无限奥秘转载)

从古到今,

《大佛顶首楞严经》

(以下简称《楞严经》)

被历代高僧大德奉为无上圭臬,

“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 

《楞严经》是佛门无上瑰宝,

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楞严经》的世界,

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智慧吧!

有些人不相信自己能懂佛经,其实佛经是佛根据普通众生的接受能力说的法,是给末法众生留下的开悟解脱的教程。佛经并不是普通人看不懂的东西,就是讲给普通人的。它们是还没有觉悟的众生所上的课程,是成佛的道路。

佛经是最好的善知识。难道佛说的没有其它上师说的好吗?其他人把佛的意思讲得比佛还清楚吗?找师父也得看佛经!自己不去研读佛经,你永远都不知道佛到底说了什么。

修法者多,但是证本者少。原因是以生灭心为真实不变的心,所以因地不正,果遭迂曲。认妄为真,不可能成就菩提真性。所以佛说,一些外道虽然能致高禅定现前,但是不能灭尽烦恼,不能修证佛的正法。

佛法,言语道断,手指即无。但是没有言语的指示,我们更是黑夜里戴墨镜的瞎子一样——永远都不会明路。

自性真常,就在六根作用,别处找不到。那些外道,只是明了一点虚空之理,而不能心头上转识成智;邪见增长,而不能认识自己的摩尼宝珠。

妄心如同乌云,遮住了自性的晴天。常常扫除妄想,勤擦眼目正亮。

断掉念头!一念不生时,反观自己的心,只会见、只会闻,那个周围明了、阔然知见的你,是什么样的?


心不出去流逸了,自然会回到原地了。此时看看眼光吧!

佛性与妄心杂合在我们心里,认清楚哪个是哪个。你闭上眼睛,不是也看到了黑暗吗?视觉不分明暗,都能察觉到。

你看见电脑屏幕就是视觉啊。念头在念念消流,视觉、听觉却不变常在。

 

六根里选择圆通根,谁近、谁远、谁深、谁浅。你闭眼一样能看见黑暗,是谁在看?

没有正见,一切修行都是魔业。如果你能让坏人觉悟,那你采用的拳打脚踢都是慈悲。

法,就是想法,你一动想法,念尘四起,空生四大,生灭起落。你没有想法,哪里还会有世间啊!

你用心看住念头起的地方,不跟着念头跑就是啦!

守住自心,哪也不去,这就是禅定。

入流亡所:入流是反闻闻自性,觉察自己的觉性。比如,察觉自己听觉,而不去追声音。

观察能听的闻性,听觉不取声音了,自然所听到的声音就会消失了,这就是亡所。视觉也可以,触觉也可以,在六根任何选一个,觉知逆流而上,追察根源,从而悟解圆通根。

身心内外世界空无,唯一真性独耀,一切善恶是非,因缘作业,皆是徘徊在的佛门之外的虚妄。除了灵觉,我们一无所有。

虽然不能让小学生明白大学的内容,但是告诉他怎么努力,也会有用的。这就是善巧方便。

没有见性前,一切的修行都是找毛驴,找到毛驴就骑着上路了。


人心就像个桶,啥都往里装就变成垃圾桶了。所以还得常常清空,才能头脑清爽,历历在目。历历在目时就是佛性现前时。

《楞严经》中说圆通: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若人动念即错,何不寻伺无念之见?求福求报也是修行的障碍。

请看正规佛经了解佛法,你会正受佛法,才能认识善知识。

现在有很多个人乱解的说法,说禅、解释的佛经等书籍或讲座——不要看那些人的作品断送了你的慧根。你若信佛陀,那就亲自去看祂自己说的佛法,你才能知道佛说义。

你的视觉从不因为你的妄想而消失,那是不生不灭的心性。

知性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本家。守着本家不愁做不了主。

有觉处,即有佛性。念头一跑出去,就去了幻想之地。

即无佛处:念头一回来,回到本来的地方,眼睛亮了,照见外物清明了了,那就回到有佛处了。所以无佛处赶紧过,有佛处常来往。


离开一切缘物即是清净,谁能欲离?谁是。

反观自心,觉察心体如何存在。认识自己的真实面目,那里是你的三摩地。

反观自己的心,就是观自在。

禅,不是歇心去妄想,只是无事可思量。

楞严经说:无任何造作的本然心体,是真心。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圆觉经》说:若心中不起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心经》中说: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弥勒菩萨说:依识染,依智净。你依什么能涅槃?

 

除了你静净的觉醒,认清那个你心中的觉醒者,再没有其他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了。 

善恶都是一阵风,因此随遇而安,不要执着任何目标和形式。菩提心不容任何其它东西,只有觉醒者。

跟随你的视觉的觉性,放弃心里的所思所想。认识情感为垢,忆想思念为尘,远离如是二种。这就是离尘合觉,归反本元。

心外求法是外道,所以有人在心外求法,其实有法可得就是外道。 

求就是法,不求一法而做回本之心体,无生灭的自然状态,这是我们要找的正道。

觉观在思维之外。

持觉,弃念,断言,开目。

言语道断,闭嘴开眼,见觉阔然。做就能见,不做就难说了。佛法是做的,不是说的。

视觉中不带思路,这就是纯性。你分清视觉和思绪是不同的两个东西,就能看到心性。

觉悟:每个人都有觉知,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觉悟。 

不管他是好的还是坏的,笨的还是聪明的,学的还是不学的,统统都一样,觉知心在不停地发现外物,所以发现自己觉知性能也是随时可以的。 

因此觉悟自己就这么简单,可惜的是我们的习惯不容易回头。

依识染 、依智净。 

认识自性是主要,再保护自性,行住坐卧不离自性。绵密观照,寂照现前……继续精进。

言语道断,手指即无。哪有不歇妄练真道理。

楞严经是修证的,佛之义理,证见法身。要明白道理,实际中更需要归根到底,能所双亡,寂灭现前。如果只明理,不能证菩提,则易增长邪见。修法是踏踏实实修证的,不是解理的层面。不能践行实质,只有有益戏论。

心起初的状态,就是现在的心眼,念头生起前的状态,和念头灭掉后的状态,都是了了明知。 

放下一切念头,心中不起善恶之心,见闻觉知明明了了现前,真性现前。不明理,说得再好也不是真修行,再好的念头也是妄心。不知其理,不能见自性。

本觉灵明,妙明本觉 

把心拉回来,这就是禅。拉回来再也没有可退的地方了,那时耳目醒然,你自然就是主人了。

能见能闻,圣谛廓然。 

要明白心中的哪些是虚妄的意识思念,哪些又是常住觉性。之后依持真常觉性,远离妄想颠倒。以此为修,菩提日日涨。

 

依波若波罗蜜多故,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楞严经》依此宝典,末法众生可于此正法得正信、正知见、正解、正修行。佛有言:有《楞严经》的地方,即是正法住世,《楞严经》灭,则末法现前。

上一篇:哪三部经,是佛弟子必读的经典?(转载)    下一篇:请在八识花园中,种下好种子。(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