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佛学入门

回向

时间:2020-03-31    浏览:2371次

一、定义

回向是把种种福德善根给予众生的意思,可以这样直观理解,把我们所修的善根布施给众生、施予众生。“回向”比较准确的意思是“用于”,就是把善根用于哪方面。可以回向善根成就世间的果报,成就容貌、健康、财富、家庭等方面的事情;也可以回向戒律清净、智慧增长、遇到善知识、入大乘、成就佛果、往生极乐世界等等,里面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就是用于哪方面。善根怎么使用,就像用一笔钱一样,可以用来旅游,用来买房子,或者做其他的事情等等。同样,善根可以用于世间安乐方面,也可以用于出世间方面、成佛方面。

二、意义

1、回自向他

我把参与修桥铺路的功德,回向给父母长命百岁;我把诵经拜佛的功德,回向给子女聪明智慧。所谓“自他两利”,就是“回自向他”的意义。

2、回小向大

我给你一块面包,我给你一包饼干,虽是小小的布施,但当我给你时,我心里在回向:我愿这块面包、这包饼干,能让天下的人解除饥饿之苦,获得温饱。本来只是一块小面包,经过这一回向,普天之下的人都能获得这个功德,是多么奇妙的真理。

3、回有向空

回向一定都有个目标,目标都是有限的,你能从有限变为无限,就是“回有向空”。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大,就是“空”。虚空能包容万有: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所以“有形归无形、有为归无为”,回向的心理,等同虚空,等同法界。

4、回近向远

我现在做的好事,我把它回向到未来才享用,就好像我现在读书,为了将来聪明能干,报效国家:我今生的善行,不一定只在今生受益,也能储存到来生受用。所谓“心能转境”,你心中有这种意愿,必定能得到回响。

5、回事向理

你拜佛3拜、108拜等,都是有限的,也是有数的,事相上都是那么一点点,假如你“回事向理”,就能普施一切。如你点亮一盏油灯,分灯给他,他再点亮别人的一盏灯。如此灯灯相传,分灯无尽,你的一盏灯,点亮了万千的灯,但是你原来的一盏灯,光明并没有减少丝毫,所以“无尽灯”最能说明“事理圆融”的意义。

6、回因向果

我们现世今生,所行所做,都是在“因地” ;但是现世今生既有“因”,当然未来或来生必定有结“果”。就如春天播种,秋天收成;今年播种,明年收成。今生种善因善缘,何怕未来没有丰富的果实呢?所以“回因向果”是必然的道理,不容置疑。

以上“回向”的意义,我们了解之后就会知道,这是多么讨巧的法门,所以古德说: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之妙,能不信乎!

三、原理

回向是物理作用,你到太空就知道了,太空里真空的时候,你把这个玻璃杯丢出去,它一定回转到你这里来。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是回向,那是必然,这是回向的道理。又有人说回向就像现在流行的飞盘,用个方法丢出去后,它在空中飞行一下必又回旋回来原处。这样讲算不错,比较生动切实些,然而仍属比量之论。

有位同学某次精诚专注念诵心经,当他结束动念以此回向给某位遭逢意外的道友时,竟看到一道光明从自己身上射出老远,最后又回旋掉落自己身上,感到非常奇怪。大家想想,对于回向的道理,此例一举不就有点不言而喻了吗?

回向二字,其理至深,若要详述,答案也不仅止于上述一端,其中还牵涉到佛法许多形上与形下相关的问题,简单而言,就是整个宇宙与生命的轮回。轮回说是三世,三世其实是同时,所以你一起心动念,一言一行,不管是善是恶,当下便是同等的报应。

你大力拍桌一下,桌子已同时分毫不差地回敬你所拍之力,这是因果同时,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在此希望诸位特别警惕,你我日常生活上种种贪嗔痴慢疑的表现,在第一个念头、第一个动作出去之时,同时第一个得利或遭殃的就是自己。比如,你跟别人大发脾气,别人尚未吃亏,你自己那种意识愤然,心神晃动,血压升高,心脏跳动加速,气息混乱澎湃的身心作用,早已大大地伤害了自己,这是何苦呢?

四、分类

回向有两种,一是有毒的回向,二是无毒的回向。

所谓“有毒的回向”,就是有执着的回向。《般若波罗密多经》里讲过,凡是有执着的善根,就象有毒的食品。虽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时候,也许还会感觉味道鲜美可口,但当毒发之时,就会痛苦异常。同样,有执着的、不是三轮体空的善根,虽然也会带来一些临时性的善报,但因为是有漏之法,所以不但不能最终脱离轮回的痛苦,反而会引发众多苦受。

无毒的回向是指无执着的回向、无缘的回向,即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回向。无毒的回向又分为两种:一是真实的无毒回向,二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所谓“真实的无毒回向”,是指登地以上的菩萨在无缘禅定中的回向,这是我们凡夫所无法做到的。我们如今只能做相似的无毒回向,这种回向不是指以中观的逻辑来抉择一切法是空性,而是按照《三十五佛忏悔文》里所讲的方法,真心诚意地进行观想:所有十方三世的佛菩萨如何回向其善根,我也如是回向我的善根。这种回向,就是相似的无毒回向。

五、必要

做了善事以后,一定要及时、如理的回向。因为善业在没有成熟前,就有可能遭到损坏。什么情况会毁坏善业呢?

1、起瞋恨心。在大乘佛教里,所有烦恼中最严重的就是瞋恨心。生起严重的瞋心,立即就可以毁坏一百个大劫所积累的善业。

2、自诩功德。例如,某人在念了一亿文殊心咒以后,故意在他人面前卖弄自己的功德,炫耀自己的修行,夸夸其谈地宣传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样也会毁坏自己的善业。

3、于善生悔。例如,某人如理如法地放了生,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生起后悔心:我当时的放生是在浪费钱财,是不应该做的。像这样的后悔,就会立即毁坏以前所做的一切放生善业。

4、颠倒回向。例如,某人在行善之后,如果这样回向:愿我依靠此善根,能够成为一个很有实力的人,从而消灭我的怨敌某某人。这就是颠倒回向。凡是以贪瞋痴为根本的回向,都叫颠倒回向。

如果我们不及时如法回向,在以上这些情况下,即使再多、再殊胜的善根,都会被毁于一旦。在这些毁坏善业的因素当中,最容易出现的是瞋恨心,它能毁坏难以计数的善业,对凡夫而言,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行善之后必须立刻回向。

如理回向之后,善业是否便不会被毁坏呢?如法的回向,特别是在为菩提而回向之后,在一般情况下,善根是不会被毁坏的。这就像在计算机中保存文件一样,在文档保存好以后,通常是不会丢失的。

六、技巧

不仅已做的善根可以回向,根据《华严经》中所述,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经中说:众生一切善,过去现未来,回向普贤地,悉皆获妙善。意思就是说,众生所做的一切善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的,都可以回向给菩萨地,若能如此,所获的善妙功德无法言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未来的善根也可以回向。

既然回向在大乘佛法中如此重要,那么,回向的方法大家一定要懂得。在回向的时候,不能将善根执为实有,而应以如梦如幻的智慧来摄持。《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当以诸法如梦如幻、善根亦如梦如幻之方式而作回向。

假如对善根、对所回向的众生耽执为实有或特别贪执,这种回向是不究竟的。《般若摄颂》云:佛说如食杂毒食,缘于白法亦复然。所以佛陀告诉我们,就像在食物中掺毒一样,若执着白法为实有,其危害也是同样。

所以,回向的方式要以如梦如幻来摄持,回向的善根可以是未来、过去、现在的一切善根,倘若没有回向,所做的善法不一定成为菩提之因。故而无垢光尊者说:行持任何善法,最初应以菩提心来摄持,中间安住于三轮体空的无缘境界中,最后缘无上菩提而作回向,倘若能以三殊胜摄持,此善根即为随解脱分善根,否则,只是随福德分善根,无法成为佛道之因。

七、注意

我们所修的善根属于无记法,这个无记并不是善恶的无记,而是说它没有定性。如果用于出世间方面,它就回向出世间的方面去发展,如果用于其他的方面,它就会朝其他的方面发展,关键看我们怎么去使用这个善根。

一个人为众生着想,最后成佛的是他,如果只为自己着想,最后只会堕落。所以我们回向的对象,最好是众生和菩提。

如果现在你只有一杯水,当把这杯水放入大海,除非大海干涸了,你的水永远也不会消失。一样的道理,我们只要把所做的功德回向给众生和菩提,就不会因为乱发脾气、嗔恨心燃起时把功德烧掉。就算真烧起来,也只烧了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向给众生的功德还是会成熟在我们身上。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乐。如但回向自家眷属,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乐,舍一得万报。

八、结语

值得注意的是,回向文有无加持力,与其作者有极大关系。像我们凡夫写的回向文本身就没有任何加持,即使念上一千遍、一万遍,也没太大作用。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一定要用一地以上菩萨所说的成实语,不是随随便便做的一般回向文。要么是佛经中的,要么是真正一地以上圣者造的。

如果时间充足,最好念一遍《普贤行愿品》作为回向,十方诸佛菩萨的回向都包含在其中,这是最殊胜的回向。如果不会念或没有时间念全文,就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这八句。

今后,大家行持任何善法,务必记得马上回向。如果时间特别紧迫,就先念一句“文殊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何回向”小回向,稍后时间充裕了再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大回向。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第七品 精进    下一篇:二规教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