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南怀瑾先生:一个修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觉得对不起人,尤其学佛的人,早晚功课都念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时间:2025-06-27    浏览:21次

南怀瑾先生箴言:上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所谓国家就是社会,我们生命活着同这四种都有关连,所以要上报四重恩,否则欠的账怎么还?除了父母以外,整个的社会国家对你都有恩惠。下济三涂苦:对于地狱、畜生、饿鬼最苦难的众生,怎么帮助他们。所以我讲学佛这个心情,要真的有这个发心,不是嘴里念的。

对我来讲,心情的沉重是每次上课都有的感觉。连普通上课也一样,生怕对不起别人,耽误大家的时间、精神,自觉应该有一点贡献给大家,怕自己讲得不好,或者大家没有听懂,或者没有心得,这是很罪过的事。一般人把它当成客气话,那是你错了,这是很诚恳地说哦。换句话说,一个修行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随时觉得对不起人,尤其学佛的人,早晚功课都念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上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所谓国家就是社会,我们生命活着同这四种都有关连,所以要上报四重恩,否则欠的账怎么还?除了父母以外,整个的社会国家对你都有恩惠。

 

下济三涂苦:对于地狱、畜生、饿鬼最苦难的众生,怎么帮助他们。所以我讲学佛这个心情,要真的有这个发心,不是嘴里念的

 

你们怎么样我不知道,在我是随时觉得难受,一直到八九十岁。有些同学跟我身边久了,常常听到我一句话:唉!活了八九十岁,活着干吗!有什么用!对这个世界没有贡献,这个生命白活了。同学跟我久了,听到只好笑一笑,或者不笑,好像变成我的口头语,但是在我的内心不是口头语。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东方出版社

佛为什麽拈花,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是南北朝梁武帝的时代,还没有唐朝,唐朝还要等几十年以後才有。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的法门。不过达摩祖师没有那麽讲,这是我们後世讲禅宗的道理。达摩祖师,有人问达摩祖师,你到中国来做什麽?他说我要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不受别人骗的人。很简单,其实这一句话就是话头,话头,话的头头,这个话,这个念头还没有起来,在哪里,每一个念头没有起来,在哪里?念头过了,到哪里去了?这就是话头。另一个方法讲呢,话头就是「问题」。人生问题太多了,为什麽身体会酸痛,为什麽还要吃饭,为什麽拉大便,为什麽有痛苦,为什麽要高兴,都是话头。所以达摩祖师说,我到中国来找一个不受人欺的人,换一句话说,找一个不受别人骗的人

 

我也常常引用明代,明朝的时候有一个人讲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你们听听看,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这句话很严重,任何一个人,包括这些教主、大师们都在内,包括这些英雄、帝王、豪杰都在内,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只做了三件事就走路了,自欺,骗自己。欺人,骗人家。自欺,欺人。被人欺,受人家骗。任何一个人只做了这三件事,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就是这样一件事。儿女,俩夫妻生个孩子,传宗接代做孝子,自欺,孩子们也欺父母,我要孝顺你,谁都没有办到,最後都受人……所以,孔子过去也讲,真正的学问,真正一个人修养,勿自欺。不要自欺了,不要骗自己了。人生哪个不在骗自己。所以达摩祖师来,所以他,你翻开禅宗资料的记载《传灯录》。

 

所以达摩祖师告诉你,禅宗非常注重行为,除了悟道,直指人心,见性以外,注重行为,所谓,报冤行,意思就是说,我们生命到这个世界一切都在还账,都在还人家的账,都在还账。譬如,我们出了家,常常上课堂要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四种恩为什麽要报,国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众生对你有什麽恩?当然有恩,我们在座的哪一个下过田种过,哪一颗米是我们种的啊?哪个劳动,哪一件衣服是我们自己去织的啊?都是社会上众生的劳力弄好,你说我用钱买,哪一张钞票是你印的啊?印钞票为什麽可以印啊?都用脑力、用智慧,头脑力量弄出来,所以众生恩很重啊,所以,上报四重恩,下济……这都是报冤行

 

达摩祖师真的讲随缘行,所以悟了道的人,随缘消旧业,不必造新殃。还账。你看永嘉大师在永嘉禅师证道歌上,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报冤行,随缘行,对於此事无所求,这四种行,就是修行,心理行为同外面行为,这个资料,禅宗史,达摩祖师这种资料在类书,禅宗的类书呢,在这个《传灯录》,其它的《五灯会元》各方面都有记载,不过,提醒你们多注意,开始没有参话头的。

 

你们都知道,他跟梁武帝谈话不投机,为什麽他来看这梁武帝,他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从海上来海路来坐船来,在广州登岸,广州,江南一带,黄河以南,所以叫南北朝,黄河以南,那个时代,那几年是梁武帝的……梁武帝是非常信佛的,自己做皇帝,又讲经又说法,又把自己身体,皇帝把自己身体布施给庙上做佣人,当然布施……搞得满朝文武大臣大家凑钱又把他赎出来,不晓得搞些什麽东西,譬如像後代的李後主那个词,诗文做得多好啊,皇帝,政治就搞不好,所以李後主被赵匡胤俘虏了以後,赵匡胤讲,这个李煜啊,拿做诗、做文章的精神来搞政治,哪里会给我消灭得了呢!梁武帝拿学佛搞这一套的精神好好把天下治好,哪里在他手里自己就亡掉呢,所以不能说梁武帝,皇帝都信佛,你们这是不懂历史讲话,懂了历史,那是一个丑陋的事情,信佛是好事,他的行为、做法并不聪明,很丑陋。

 

所以达摩来跟他谈,梁武帝,那还得了,把国家的财政拿来修庙子,什麽都干,到处修,学术也好、文章好、学问好,所以我们以前读的诗,南朝三百……四百八十寺吧,三百八十寺啊,是四百,好像……我反正不会算清楚的,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修了多少庙子,当然,不是完全的,南朝是六个朝代啊,宋、齐、梁、陈、隋到唐,所以南朝这个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啊,所以江南风物之美,这个庙子。

 

这个达摩来见他,梁武帝当然晓得这是禅宗的祖师,很有礼貌对坐就问佛法,达摩祖师一点都不客气哦。他说,请问大师啊,我又吃素、又念经,又做了多少好事,又修了那麽多庙子,这个以宗教徒来讲,了不起了,像我们讲哦,那是,你是大菩萨啊,达摩祖师说,他问这个好不好,有什麽效果。达摩祖师怎麽讲啊,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这是什麽了不起啊,你功德做得大,死後生天,享福报,天福享完了再堕落下来,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不彻底、不究竟,不是佛法菩提道啊。这个梁武帝一定想你是个印度来的,又是佛教大祖师、教主,你看我为佛教做了多少,以皇帝之尊,那麽多,希望他不发奖状嘛,来一个一顶高帽,半顶戴戴也舒服。碰到达摩祖师毫不客气,不懂事啊,当下训他一顿,此乃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这一下,话不投机,当然後面还多呢,那麽,後来问到佛法的中心去了,他说,那请问大师,怎麽样是成佛的境界,佛达到证得菩提境界。他答复四个字,廓然无圣。成佛的境界没有一个佛,所谓圣人,自己认为不是圣人,圣人没有,既不是凡夫,也不是圣人,就是这样一句话。廓然不是这个郭……城廓的廓里头一个郭,空空洞洞的,既非凡夫,也非圣人。空的,等於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梁武帝就问了,这样,那我的对面是什麽东西啊。他跟他对面坐着,你是禅宗的祖师嘛,你成了佛的,你说什麽都没有,你还有个你坐在我对面啊,他说,对朕者谁?那我的对面是什麽东西啊。历史的记载上两个字,不识。你们都看过,对不对?我们也讲了几十年,达摩祖师答他不认识,全错了,所以禅宗的语录没有办法看的啊,你要看禅宗的语录,第一个要懂得客家话,懂得广东话,懂得闽南话、福建话,差不多百分之七十的大祖师都是福建人,厦门人,过去还不太多,人口不多,福州特别多,譬如百丈禅师,福州人,很多都是福州人,南方,所以他们作了大师,当时国语不普遍,等於比我的国语还差,他讲的话很多都是当地的土话,而且是那个时代的土话。譬如达摩祖师记录上说,梁武帝问他,坐在我对面是什麽?他不识,就错了,到了广东的话才通唔识呀,他那个不识就是福建话不知道啊,这就读懂唔识呀,所以他在广州上岸,先来学国语,而且那个时候,客家话、广东话是唐朝的,南北朝唐朝时候的国语耶,这个闽南话是五代,当宋朝的时候的国语耶。语言是三十年、五十年一变,(是按呢生啦)这个样子啦,所以他说,不知道,不是说不认得,不知道。他是说,那我的对面是什麽东西啊,不知道,这是这个话。

 

所以两人话不投机,他就过江了,过了长江是北魏,当然梁武帝跟他俩个……本来很恭敬他,话不投机就不发给他通行证啊,出境证没有啊,那麽达摩祖师说,老哥,你不给我出境证,一苇渡江,到了长江边上,把草……这个这个芦草编呀编呀,并不是一支芦草啦,他并没有气功渡江,把芦草编起来一个小小的,踏在上面过了江,当然功夫也很厉害,身体很轻灵,所以到了嵩山。其实,如果要研究起来,达摩祖师在中国十几年,在南方也住了,浙江也住过。

——《南禅七日》

愿呢?更难谈了,行愿不到,见地不会到的。换句话说,行愿不到,修证功夫也不会到。坐得好有什么用呢?你说:我打起坐来,能够坐三个钟头,心里清清净净。那是你在那里偷懒,也可以说是一种道者盗也。阴符经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取用天地的精华,借用生命原有的功能,就能修炼成道。人一生下来,偷天地间的食物、空气,打起坐来还子午卯酉,想吸天地正气,日月精华,这个强盗多厉害!所以说道者盗也。但是阴符经常鼓励我们当盗,真把宇宙的东西偷得来,我们的生命就成功了,我们的生命就是宇宙。然后你可以再让别人抢去,这是道家的观点。

墨子的思想出自于道家,墨子要我们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等于佛家大慈大悲的精神,牺牲自我,这是墨家的思想。墨子是道家《神仙传》上的人物,道家《神仙传》上说,墨子到汉武帝的时候还在世间。但是谁又见过他呢?

杨朱则绝对自私自利,自由主义的思想也出在道家。

现在回到主题,所以我们学佛打坐都是坐在那里偷盗,而在同一时间中,社会上那么多人却为我们在忙碌。所以佛家有一句话很了不起,就是早晚课诵的一句话: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就是行愿的愿,每天都提醒我们做功德。我们学佛的人都要随时随地检查自己,每天要上报四重恩,这四种恩都是我们所欠的:佛恩、父母恩、国家恩、众生恩。

众生对我们有什么恩呢?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靠社会上很多人的努力成果,所以学佛的人要上报四重恩。我们活着一天,都要麻烦很多人提供生命所需给我们,事实上如此。

下济三涂苦,同时也要想到下三道——畜生、地狱、饿鬼的苦痛。换句话说,随时要想到不如我的人的痛苦,要想到怎样去帮助他们。可是我们做到了没有?学佛的人只想怎么为自己求到法财侣地,你帮忙我成道,如此这么一个动念,就是自私的基本。你为什么不先帮助人家成道呢?所以上面讲行,下面讲愿。愿发起了没有?自己想想看。

至于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那真是在念经,念过去就完了,心里根本没这回事。首先众生无边誓愿度,只要度我就好了。烦恼无尽誓愿断,最好你帮忙我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教我就好了。佛道无上誓愿成,将来总有一天会成。这四句话我们往往是这样下的注解,只要一反省起来,就很严重了所以说行门很难很难的。

 




上一篇:(转载)索达吉堪布:盲修瞎炼,一无所成!    下一篇:(转载)过无忧无虑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