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莲师修法心语》八•密宗修心类

时间:2025-07-31    浏览:104次

八、密宗修心类
顶礼上师!


观修有相本尊


莲花生大士,证得大手印身的殊胜成就,获得自觉性妙力灌顶。

 

佛母卡钦萨·措嘉向他请教有相本尊的观修次第:“奇哉!尊贵的上师,请赐予我观修有相本尊身的教言。


莲师说:“若不观修本尊身,则无法获得成就。观修本尊身有两种方法:对于智慧浅的人,应循序渐进修习;对于智慧深的人,应直接修习无二的身相。


对于智慧浅的人,首先应该修学珍宝菩提心。一开始,修行者在所住之处,暂时以自己的甘露水或瓶水洗脸等。随后,在舒适的地方,结金刚跏趺坐或半跏趺坐,心想:‘三界轮回的众生陷于苦因,为救度他们出离轮回,我要修持本尊身。以此菩提心为先导,对一切众生观修愿他们离苦的悲心、愿他们得乐的慈心、愿他们不离安乐的喜心与无有亲怨的舍心。


然后诵嗡啊吽三字,怀着自己是本尊的佛慢,于心间的莲花日月垫上,观想任意一个种子字。从种子字放光,迎请十方诸佛菩萨、上师、本尊、空行于前方虚空中,向他们顶礼、供养、忏悔罪业、随喜福德、皈依、请转法轮、请不入涅槃、发菩提心、回向善根。此后,祈送这些所依离去,或者不缘一切,或者收摄入自身,任意一种皆可。这些是积累福德资粮的支分。


接着积累智慧资粮:观想从自己心间种子字的光中放射光芒,依此自己全身都成了光的自性。光芒射向十方,依此使一切器情万物也都变成光的自性。这些光芒被十方诸佛菩萨加持,之后次第收摄光芒:器世界变成光后,摄入有情,有情的光芒摄入自身,身体的光芒如同哈气在镜面上一样收摄,逐渐收入莲花垫,莲花垫收入日月,日月再收入种子字,种子字渐渐收入月牙,月牙收入明点。反复观想明点光是心的自性,细如发尖百分之一。如果观想不清晰,可念诵西呢达等咒语,观想这些成为无缘大空性。



如是圆满两种资粮后,观想自心以本尊种子字而安住。或者观想种子字化为手帜,手帜上严饰有种子字。然后观想它完全化为自己所修的本尊,具足面相和手帜等。于本尊心间的莲花日轮或月轮垫上,观想种子字。从种子字放光,迎请上师、本尊、空行及十方如来至前方虚空中。献上五种供养,召请融入自身智慧尊。诸佛赐予灌顶,由本尊部主印持。然后祈送所观的对境。接着于自己三处,观想日轮上有三文字,加持身、语、意清净。一心专注于本尊。


如果厌倦了观想,就进行念诵。低音金刚诵是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妙音金刚诵是有节奏的念诵;秘密金刚诵是心中默念;轮式持诵是观想咒语从口中出来,进入脐部,融入心间种子字;鬘式持诵是观想咒串围绕心间的种子字,一心专注于文字念诵;缘声持诵是心专注于咒语的声音而念诵。
观修本尊的座间


空行母问道:“在观修本尊的座间,应如何行持?”


莲师回答:“如果厌烦了念诵,就应当奏乐赞颂,祈送本尊,以平常的分别念安住。

 

如果想做修行供养,应在前面摆设三宝所依境,于其前用香水涂抹曼茶罗,并铺满鲜花。刹那间将自己观想成本尊,从心间种子字放光,迎请十方的法身与色身融入所依境中。观想十方无量诸佛菩萨、上师、本尊及空行众安住在前方,奉上力所能及的一切供品。在他们面前做七支供等。这时应向本尊献食子、供养护法、供水食子、做擦擦像等。


如果想诵读佛经,应刹那间观想舌头为空性,从空性中显现字,字变为五股金刚杵。从自身种子字放光进入金刚杵孔中,观想从中发出所诵的声音。同时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众多,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等众多世界。每一个身体都有众多金刚舌,诵读经文时,观想一切众生都能听到而从轮回中解脱。这是日常威仪座间的瑜伽。
以圆满次第印持生起次第


空行母问道:“如何以圆满次第印持生起次第?”


莲师回答:“想修圆满次第的瑜伽行者,在观修本尊身相结束时,祈送智慧尊者,观想誓言尊者化为光,变成本尊的种子字或字。然后字逐渐变成明点,明点也渐渐变细,最后安住于空性中。应安住于一切法明空无念、离有无二边的真如境界。或者按照从上师前所得到的圆满次第窍诀来反复明观。


如果每天实修三座或四座,在这一生或不被他世隔断的中阴,必定能于大瑜伽境界中休息,也就是成就本尊身大手印果位。即使生起次第的妙力未纯熟,下一世也定会于大瑜伽境界中休息,也就是成就大手印持明果位。此为针对下等钝根者的渐次修行道次第教授。
上根者的修法


空行母问道:“上根者应如何修行?”


莲师回答:“上根者观修本尊不需要逐步生起,仅需念诵咒语或仪轨,刹那间如水泡出现般自然明现。从法界中迎请本尊也是如此。


自身明现为本尊是法界,本尊现而无自性是智慧,法界与智慧无二无别。在世俗中不灭显现为本尊,本尊无自性的本体空性是胜义,如此世俗与胜义无二无别。本尊现似佛父是方便,现似佛母是智慧,方便与智慧无二无别。显现本尊是乐,本尊现而无自性是空,乐空无二无别。显现本尊是觉性,本尊现而无自性是空性,觉空无二无别。显现本尊是明,本尊无自性是空,明空无二无别。


在这种状态中,明观本尊身,现而无自性故无老无衰,语无障碍故咒语不断,意无生死故法性相续。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皆不离此而明观。这是上根者的道次第,非常难以修成,是有修行具宿缘者的行境。

初修本尊

空行母问道:“请赐予初修本尊时专注本尊的教言。


莲师回答:“首先是明观本尊的窍诀,可以在前方观想。获得上师的窍诀后,上师加持弟子并防护魔障。然后,坐在舒适的坐垫上,调适身体。在前方精心陈设本尊画像,先不观想任何内容,稍微安住。接着,从头到脚观本尊身相,再从脚到头依次观,随后遍观全身,时而安住无分别中休息。如此反复,每一天都要观。晚上充分睡眠,早晨起来后再如前一样观,晚上不观本尊而安住无分别中。


之后,无需观想,本尊也会在心中了然呈现。如果未能呈现,就再次凝视本尊身,闭目将那一本尊的影像明观在前方,心不离之前的状态。如果不清晰,就再看本尊像使之清晰,以此断除分别妄念的运行。
这样观修会出现五种觉受: 动摇觉受、 获得觉受、 熟练觉受、稳固觉受和究竟觉受。


1.当心不愿安住、妄念纷飞时,是动摇觉受,这表示快要抓住心了,像陡坡水。


2.然后本尊稍微清晰,形状和颜色同时明显时,是获得觉受,像池水。


3.无论观远观近都很清晰,能够安住六分之一座时而粗大妄念不起,是串习觉受,像河流。


4.能护持一座而妄念不清晰、本尊清晰,是稳固觉受,像须弥山。


5.最后,从本尊的毫毛到手脚都清晰显现,妄念不起,能安住半天半夜以上,是究竟觉受。


此外,也应结合瑜伽行者自己的觉受。如果长时间本尊无法明现,就会感到身体四大不调,厌倦禅定而无法进步,妄念也会再次增多。一般来说,短时入座而明观清晰至关重要。可以对着有光的太阳、油灯等观修。刚醒、微醉、眼花时不宜观修。晚上要充分睡眠,白天修持八个短座。


在结束观修时,若突然放下禅定,就容易失去境界,应缓慢地放下观修。如果刚一观修就能了然明现,晚上也可以在初夜和后夜进行修持。总之,在不厌烦的情况下专注于所明观之境,待稳固后再明观完整的身相。

 

长时间观本尊


空行母问道:“明观本尊的时间长短是怎样的?”


莲师回答:“在获得上述明观后,应稍微稳固并长时间安住。念诵和入座的时间,可大致以呼吸次数来计算,外在时间则以小时计量。一天可分为昼夜各四座修持。


设定入座时间的必要性在于:不扰乱身心,把握修行的量,增强禅定效果,并能长时间安住。数量不以语言计数,而以心的念珠计算。然后数量逐渐增加,在此期间不休息,达到设定的数量时再结束修持。可以通过影子的长度来计时,一天可分为六十或八个时段,每个时段修持一次,并用同等的时间休息。简而言之,应交替进行八次修持和八次休息。当稳固时,可以各延长为两个时段来修。之后可以安住一白天、一昼夜、半个月等。


总之,无论如何打坐,都不应厌烦,保持明而无分别的状态不动摇,并逐渐延长,这就是长时间明观本尊的窍诀。
纠正过患


空行母问道:“如何纠正观修本尊时出现的变化性过患?”


莲师回答:“这包括认清过患和纠正方法两个方面。


过患可分为一般过患和特殊过患。一般过患有七种:

忘失所缘、懈怠、怀疑、昏沉、掉举、勤作、不勤作。其中,

忘失所缘是指观修时向外散乱;

懈怠是指处于懒惰中;

怀疑是指担心堕入歧途;

昏沉分为依缘昏沉和自然昏沉;

掉举分为自然掉举、依缘掉举和刻意掉举;勤作是指对明观本尊仍不满足,又依靠明观再度生起分别念;不勤作是指不舍弃本尊,却又没有观修的心。


其次,特殊过患是指,在修行过程中,出现模糊不清、头尾颠倒、有阴影、身量变化、装束变化、形状变化、数量变化、坐式变化、身色变化、只见颜色或形状、横向出现、次第隐没等十二种过患。


宣说纠正这些过患的方法。对于七种一般过患,要依止八种行:


1.忘失所缘:以正念对治。


2.懈怠:以信心和精进对治。


3.怀疑:以无分别对治。


4.昏沉:以令生兴趣、沐浴、运动对治。


5.掉举:以生起厌离轮回之心对治,以正念之绳系住心,并拴在所缘之柱上。总之,要用正知的哨兵来对治昏沉和掉举。


6.勤作:以平等心对治。


7.不勤作:以精进对治。


纠正特殊过患的方法:


1.模糊不清、暗淡、有阴影:首先修空性无分别,然后仔细看画像再观想。交替修持无分别和观画像。


2.身量变化、装束变化、坐式变化、形状变化:将本尊身观想成有质碍的坚实物,鼻孔中有鸽子出入,肢体有鸟、羊、野兽等在玩耍。


3.数量变化:一开始就确定一尊或两尊等固定数量。


4.只见颜色:要清晰地明观形状。


5.因胆血病等热症引起的变黄变红等颜色变化:采取调节身体的措施。


6.次第隐没:要专注于面部和手部。


7.不完整:要完整观想圆满装饰和装束的全身,或者专注于不完整的部分。


总之,无论出现什么过患,都要不厌烦而继续观修。然后在证悟空性之后,再观本尊身,心专注于修持。
与本尊的分离、融合


空行母问道:“如何修学与本尊分离?”莲师回答:“与本尊分离的窍诀是:在未消除那些观修本尊的过患之前,应修无分别以使本尊清晰,并交替修习本尊和无分别。当无有过患而明观本尊时,就可以离开无分别的境界,单独观想本尊。


接下来是本尊道用:当本尊无有过患而明观后,就观想他站起来,也可观想他坐着、躺着、仰着、趴着,在山上、平地、近处、远处、石头中央、水中……这就是本尊道用。


空行母问道:“如何与本尊融合?”


莲师回答:“应将那个活动的本尊融入自身,把自己观成与之相同的身体,同一装饰或者圆满的坛城与刹土。


然后将本尊与实相结合:将自己观成的那位本尊稳固后,自己的心和八识蕴均显现为本尊身和智慧,实际上就是觉性菩提心自然本智果的自性。本尊并不从任何地方来,现而无自性,因此是无二之身。显为本尊身是如金刚般的清净身语意,现而无自性,无所耽著。心性显为本尊而无自性,恒常,不可指示,由此名为法身。


如此修习实相的瑜伽士,应守持六种修行誓言:


1.对传授窍诀的上师保持永不间断的敬爱。


2.依止禅定的顺缘,舍弃违缘,在一切威仪中不舍禅定。


3.不舍本尊而修到究竟,修任何本尊都要保密,不以取舍之心修本尊。


4.无论修什么本尊,都是观修一切佛。佛也只是证悟自心,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可修的。


5.本尊也是心的显现,不是从外面修成的。因此,一切佛均归集于本尊中。


6.修多位本尊也是心的显现,修一位本尊也是心的显现。


这些就是与本尊融合并将本尊结合实相的窍诀。
本尊道用


空行母问道:“如何修行本尊道用?”


莲师回答:“修行本尊时,首先要观想本尊在前方,接着观想自身为本尊,此后停止念诵。接着,陈设所修曼茶罗及供品,坐在舒适的坐垫上,在前面安置所依,迎请上师、本尊和所有圣众,向他们顶礼、供养、赞颂并做八支供。观想他们化为光融入自身,自己观想成本尊。之后,结界并加持供品,以三等持等观想坛城和本尊,接受灌顶加持。迎请智慧尊者融入,并进行顶礼、供养和赞颂。


将智慧尊者分出观想至前方,开始念诵。

 

念诵结束后做赞颂,将分出的智慧尊者融回自身,以本尊的佛慢入睡。早晨时,刹那间观想自己为本尊,如前一样观想持诵。加持饮食,并供养献新。单尊修法也是如此修行。


修本尊的成就验相


空行母问道:“修持本尊会出现什么成就验相?”


莲师回答:“验相包括前兆、梦兆、暖相、征相。


1.五种前兆是:如烟、如阳焰、如萤火、如乾达婆城、如无云晴空,这些比喻说明觉受的次第。


2.梦兆是:见到诸佛菩萨各自安住,见到自己与诸佛相仿,见到自己明观的本尊身无有前后,见到诸佛菩萨向自身所明观的本尊顶礼供养,梦见诸佛赐予和传讲甚深法。此外,经常梦见自己裸体表示习气清净,梦见攀登天梯表示已经入道,梦见骑狮子或大象表示得地,梦见塑像微笑等表示获得授记。即使出现这些好梦兆,也不应欢喜执著。


3.修行暖相有外、内、密三种:外暖相是修行时见到微尘、文字、心印手帜、细小身相等粗大行境,以及见到火、水等五色粗大处。内暖相是修本尊时感觉不到内外气息出入,身体轻如棉絮,没有衰老退化。密暖相是修持本尊如幻时,智慧自明,生起平等性大悲,生起各自行境的智慧。


4.征相分为外相和内相。外相是发光、本尊像微笑、发出大声响、散发香气、油灯自燃、经幡飞舞、身体无不适。内相包括:比以前更有悲心、贪欲减少、无有偏袒、誓言清净、敬爱上师和金刚道友、不担忧轮回也不希求涅槃、不畏惧魔等多种表现。即使出现这些,也不要欢喜执著,而应精进。这些都是修本尊时出现的验相。
修本尊的功德


空行母问道:“修持本尊会出现什么功德?”


莲师回答:“修持的功德是净除障碍和生起资粮。


1.净除障碍:修持本尊能灭尽遍计执著,因此,能净除业和烦恼生处之障。


2.生起资粮:是指五种果,即四种持明道果和究竟果。持明分为功德与本体两种:功德是六神通和四神变;本体是异熟持明、寿自在持明、大手印持明、任运持明。究竟果是:如是修持,若心堪能,即使智慧浅薄,也必定获得圆满佛果无疑。


修本尊的道次第 


空行母问道:“《般若波罗蜜多经》中提到要修五道,这与完整修持本尊坛城如何对应?”


莲师回答:“瑜伽行者修持本尊坛城分为四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这与依修的道次第相对应:依是加行道,近依是见道,修是修道,大修是究竟道。


1.加行道可分四个阶段:

 

暖位修真如等持和如幻等持;

顶位修细微等持一手印;

忍位修分别显现多手印;

世第一法位无


l)暖位修真如等持和如幻等持:

真如等持是指观修诸法安住于心上,心不改造,修持法性自然无分别,在尚未修成之前一直修。

如幻等持是指观修无生法界是自现,自性光明,明而无分别,如虚空中的光相一样现空不二、明而无分别。


当这一境界堪能并现前时,能分辨大小乘种姓,获得暖相,出现身不附生物、清净内外垢染、远离四大疾病、获得身忍等十一种不退转相。


2)顶位修细微等持一手印:

 

依靠细微等持,串习明观本尊一手印、三对境。
顶位的暖相是,内在的五种烦恼不再依靠外境而生起,外在的五大种灾害也无法侵损,这是心与显现境融合的验相。


3)忍位修分别显现多手印:

 

修学寂猛三部或五部或部族圣聚数。在熟练之后,以刹那等持放出炽燃光明,明见千佛以内的坛城并得以究竟。


获得忍位后,明辨显现自在的验相是,能将沙变为金、干地流出水、焦木生绿树,随意转变一切显现物,这是心获得自在之相。


4)世第一法位无间道众会合修:

 

达到极其稳固后,具足五种资具等,结合时节进行修持,实修法性大乐之义。如果等持力强大,会获得寿自在持明,如云:‘六或十二十六月,获得自在部微妙。寿命可与日月齐平,能够百年百年地延寿。如果等持力较弱,则会得到异熟持明,在中阴时变成与本尊相同的身体,这是生起次第稳固的果。


2.近依是见道:此身成就智慧身,漏尽之后不舍此身而获得不生不死、永恒的寿自在持明,获得五神通和四神变,现前义法相,于见道中示现神变,无数劫中幻化种种进行利他而无执著,听闻化身说法而得无漏,于道中不退转。


3.修是修道:修道是成就如彩虹般的大手印身,实修义法相。虽然入定时与佛的密意无别,但后得的心识依然存在,因此仍需刻意入定。此时住于不动等持,获得大手印持明。极瑜伽的不动行为是不离等持而示现各种神变利他,依密意表示的方式听闻报身说法。


4.大修是究竟道:究竟道是任运持明。虽然与佛的大功德大致相同,但在依靠入定增不增进上有差别。任运持明能在刹那间有所增进,示现与佛的补处同一相续。在获得究竟金刚喻定后,无勤中依靠神变自然利益众生,面见法身而通过加持说法闻法,净除细微所知障。


以上是依修四支、五道、四持明的获得方式的道次第。
即生成就之道


空行母问道:“密宗中提到了近道,是否存在可行的顿超之道?”

 

莲师回答:“确实说有顿超之道。有的人能顿然经过加行道、见道、修道而直达究竟;有的人无需次第而从见道直接成佛;有的人从修道直接成佛;有的人次第行进而成佛。这取决于智慧力和等持力的大小与层次。

 

这四种行者的四种入道方式,果乘密宗都承许为不观待来世受生的道,而是在今生即可脱离轮回之疾,不再受生,获得三摩地,任运成就三身。

 

即生成就者的分类:

 

对于已登地并为获得法身而修习法身之道的具慧者,宣说真如道用法;

 

对于已登无上智地并为获得大乐身而修习大乐之道的具贪者,宣说大乐道用法;

 

对于已登大会轮地并为获得色身而修习解脱之道的具嗔者和执相者,分别宣说降伏道用法、有相本尊道用法。

 

如是三身刹土与三地对应修行后,一切果位都在自心中圆满,所以确定佛不在他处。

 

佛的五身、五智与事业

 

空行母问道:“如何获得密宗果位的五智?”

 

莲师回答:“如前所述,根据根器的差异,有四种入道方式。究竟果是五身五智任运成就,这是诸佛的共相。具体而言,

 

1.远离戏论的法性,是本来无为法的精藏,无起无生,本来清净,远离生灭,这是法界性智。

 

2.这个法界虽然无实体,但自性光明,一切法如镜中影像般显现,无自性、明而无分别,这是大圆镜智。

 

3.法界不灭即是自然觉性,觉性智慧远离戏论,显现无生,二者无别,故大平等,这是平等性智。

 

4.在平等无二的境界中不动摇,圆满了知诸法总相与别相而不混淆,断除无明习气,显现洞悉一切相的智慧,这是妙观察智。

 

5.如前明了之时,明现出无别智慧,任运成办自他二利,这是成所作智。

 

如是五智的觉性妙力不灭而各自呈现,但在本基法界智慧中不动摇。一切法界智慧本来安住于自身,三时与瑜伽行者无离无合。

 

五身的显现方式是:

 

无造作的真实甚深法性,无生无灭,远离戏论,是法身;

 

从法性中明现清净身智而受用觉性自然大智慧,故为受用圆满身;

 

从智慧中幻化出大悲,示现一切,故为化身;

 

菩提心无生的大乐,是大乐身;

 

这四身在法性菩提心的本体中为一体,故为本性身。五身五智任运成就,称为诸佛的共相。

 

五身的本体,是在瑜伽道位中次第修习心性,当瑜伽行者脱离身体束缚,以无所得的方式获得五身五智,以无所显现的方式而显现的。

 

如是佛陀利益众生的方式是:如同一个太阳不动,却在各处海水中显现影像,真实圆满正等觉法身于平等性的法性中如如不动,而以报身与化身在天边无际的众生前,随着所化的信解而幻化,无分别地利益众生。就像阳光并没有我在利益众生的分别念,二身也没有利益众生的分别念,而是由愿力自然成办众生利益。

 

莲师教诲道:“措嘉,藏地的密咒师只有语言而无实修,他们把密法当作世俗事务,任意享用誓言物,将道场建在城市中。以贪欲随意行淫称之为双运,以嗔恨心恣意妄为称为之降伏,善恶错乱而行。把窍诀作为商品,上师寻找弟子,将密宗当作谋生手段。在这样的末法时期,口头上说修行密宗却不解其意,使加持减退,获得成就者寥寥无几,真是到了密宗濒临隐没的时候。为了利益那时的具宿缘者,你要把这些耳传教法立成文字,并隐藏为伏藏。

 

空行母当即记录下来,隐藏为伏藏。愿与具宿缘者相遇,净除智慧障碍而获得持明地。

 

此名为密宗修心宝鬘。于猴年十月二十二日,在耶毕托当洞立成文字。

 

 

伏藏印!隐藏印!交付印!

 

 

 

 

未完待续……




上一篇:(转载)《莲师修法心语》七•生信公案类    下一篇:(转载)《莲师修法心语》九•最上见解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