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心见性

(转载)修行人为什么要少语、止语

时间:2025-07-20    浏览:56次

谨言慎语,远离口过是修行路上至关重要的功课。这一看似简单的准则,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修行智慧。当我们能够管好自己的言语时,不仅是在培养善业,更是在为未来的解脱积累资粮。
许多修行者精进用功,却因口无遮拦而损耗福报,甚至因言语不当招致违缘,阻碍修行。
若能谨守口德,则能远离诸多恶缘,使道业更加清净。

在团体共修中,言语不当极易破坏和谐,甚至影响整个道场的清净,真正的修行人深知光阴宝贵,应当将心力专注于闻思修持,而非无意义的闲谈。凡夫之言多由习气驱使,缺乏真实利益,甚至可能误导他人。若能止语少言,自然能减少无谓的是非,使身心更加安定。

止语能培养深厚的忍辱功夫。一般人遇到不顺心之事,往往抱怨不休;见他人过失,便忍不住批评指责。
但若能保持沉默,渐渐就能从"观他人过"转为"省自身非",最终明白外境本无好坏,一切分别皆源于自心。
如此,心便不再随外境波动,烦恼自然减少。
此外,止语能增长对佛法的恭敬心,使修行更得佛力加持。恭敬心越深,消业增福的力量就越强,修行也更容易进步。
止语本身就是一种如法修行的表现,比起多言多语,更能体现对佛法的真实信心。
止语还能增强觉察力。因为减少了外缘干扰,修行者更容易观照自心的起落。烦恼刚生起时,便能迅速觉知并调伏。
久而久之,习气渐薄,过失渐少,清净心自然现前。在待人接物上,止语能让人学会随缘处世。不再执着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便不会因外境变化而心生烦恼。顺逆得失,皆能坦然面对,真正做到心不随境转。止语有助于化解人际纷争。言多必失,话说得越多,越容易与人结下恩怨。即便无心之言,也可能招致误解。
若能谨言慎语,不仅能避免无谓的争执,也能减少他人因我而起的烦恼。更重要的是,止语能培养谦卑心。不再急于表达自我,傲慢习气自然减弱;不再期待他人关注,谦逊之德自然增长。
久而久之,便能体会到自身的渺小,对一切众生生起真诚的恭敬。
止语不仅是自修的法门,也是利他的善巧。少言寡语,既减少了他人造口业的机会,也避免了因言语而引发的障碍。因此,善护口业不仅是修行的基础,更是成就道业的重要保障。

上一篇:(转载)慈诚罗珠堪布:面对职场竞争,我要不要让?    下一篇:(转载)以信仰为基,以空性为刃,斩断概念的缠缚,直抵心性本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