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为什么亲人会渐行渐远,看懂维摩诘的三句话,就通透了(转载)

时间:2025-03-13    浏览:165次

为什么亲人会渐行渐远,看懂维摩诘的三句话,就通透了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维摩诘经》有言:"隔尘如隔山,相见不相识。"世间最深的牵绊莫过于亲情,却也最易被岁月消磨。

多少血脉相连的亲人,曾经形影不离,最终却成了彼此心中的陌路人。古人云:"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亲情的疏远似乎是生命不可避免的宿命。然而智者维摩诘却道出惊世箴言,透彻阐明亲情疏远的根源,更给出了化解之道。

维摩诘的智慧如明灯,照亮了千百年来无数迷失在亲情迷雾中的心灵。当年在毗耶离城外的那场对话,一位挚友的哭泣,三句箴言的点化,蕴含的智慧至今仍在世间流传。

毗耶离城外,一处幽静的竹林中,维摩诘居士正与挚友长者迦叶对坐闲谈。初春的阳光透过竹叶缝隙洒落,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清风徐来,带着淡淡的花香。

"居士近来可好?"迦叶轻抚长须,目光中透着几分忧愁。

维摩诘微微一笑:"身体虽有小恙,心却安然。倒是你,多日不见,眉宇间似有心事缠绕。"

迦叶叹了口气,手中的茶杯微微颤动:"实不相瞒,近来家中之事让我心烦意乱。"

"何事如此困扰贤友?"维摩诘放下茶杯,神情认真起来。

迦叶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这才低声道:"家父去世已有三年,按照遗嘱,家业分给我和两个弟弟。起初,兄弟三人和睦相处,各管各的产业,逢年过节也常相聚。"

"然而近来,二弟因经商亏损,向我借钱周转。我慷慨相助,不料他竟一去不返,至今杳无音信。三弟得知此事,不但不帮我寻找二弟,反倒指责我不该轻信,说我管教无方。兄弟之间,竟如此言语相向,实在令人心寒。"

维摩诘静静聆听,不急着打断。

迦叶继续道:"更让我难过的是,我与妻子的关系也日渐疏远。她埋怨我太重感情,太轻财物,说我这般下去,迟早会害得一家人流离失所。每每想起,便觉心如刀割。"

说到此处,迦叶的声音哽咽起来:"我与挚爱妻子共度半生,与兄弟一同长大,曾经何等亲密无间。如今却只剩下猜疑与争吵,连最基本的理解都难以得到。我常常自问:为何血脉相连的亲人,会变得如此陌生?"

迦叶说着,眼中已泛起泪光,一滴泪珠顺着皱纹滑落,隐入花白的胡须中。

维摩诘见状,起身坐到迦叶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人世间的情感,最难解的莫过于亲情。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伤害彼此,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宁愿远离尘世,追求解脱。"

迦叶抹去泪水:"我也曾想过远离尘世,但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料。况且,逃避并非解决之道。居士智慧如海,可有良方,助我化解这心结?"

维摩诘沉思片刻,目光投向远处的青山:"迦叶贤友,你所面临的困境,实则是人世常态。亲人之间的疏远,有其必然,亦有其可解。"

"何谓必然?"迦叶急切地问道。

维摩诘起身,缓步走到一株竹子前,轻抚其节:"你看这竹,初生时茎叶相依,根茎相连。随着成长,竹节渐多,枝叶渐繁,看似分离,实则一体。"

"人的一生,亦是如此。孩童时与父母形影不离,长大后各自为家,渐行渐远。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无须过度忧伤。"

迦叶似有所悟,但眉头依旧紧锁:"居士所言甚是。然而,我所忧心的不只是疏远的事实,更是那份骨肉亲情被误解、被辜负的痛苦。二弟拿走钱财不归,三弟反责怪于我,妻子不解我心......"

维摩诘凝视迦叶:"亲情疏远的表象下,藏着更深的原因。我曾在世间游历多年,见过无数家庭,参透了亲情聚散的道理。"

迦叶急切地问:"愿闻其详。"

维摩诘指着远处的山峦:"你我站在此处,看那远山连绵起伏,看似一体。若登上山顶俯瞰,却会发现山与山之间有深谷相隔。亲情亦是如此,远观似亲密无间,近看则各有沟壑。"

"亲人之间的疏远,首先源于期望的差异。你期望二弟归还借款,他却可能有难言之隐;你期望三弟理解支持,他却担忧自己的家业;你期望妻子体谅你的善良,她却忧心家庭的未来。期望越高,失望越深。"

迦叶默默点头,眼中的泪水又开始积聚。

维摩诘继续道:"其次,人各有志,道不同不相为谋。你心系家族和睦,慷慨助人;二弟重视事业发展,铤而走险;三弟注重自我保全,明哲保身;妻子关心家庭安稳,谨慎理财。各人所求不同,自然行事有别。"

"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乃是沟通的缺失。亲人之间,往往因为熟悉而忽略了表达,认为对方理应理解自己,却不知人心难测,各有盘算。日久天长,隔阂渐深,终至难以跨越。"

迦叶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居士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但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面对这些问题,我该如何应对?"

维摩诘望着迦叶,眼中充满慈悲:"亲情虽会疏远,却非不可挽回。亲情之水,看似易断,实则难绝。我今日就告诉你挽回亲情的三句箴言,记住这三句话,你与亲人之间的隔阂定能化解。"

维摩诘清了清嗓子,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缓缓开口道:"第一句是"见同存异,无执无求。"

"亲人之间,往往因彼此熟悉,反而苛求更多。你期望二弟归还钱财,期望三弟理解支持,期望妻子体谅包容。这些期望本无可厚非,但一旦执着于此,便会生出烦恼。"

"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境和选择,无论亲疏。当你放下对亲人的执着和期待,以平等心看待他们的选择,亲情才能回归本真。"

迦叶若有所思:"居士是说,我应该放弃追讨二弟欠款,不再责怪三弟的冷漠?"

维摩诘微微摇头:"非也。见同存异,并非放弃原则,而是理解差异。你可以继续寻找二弟,但不要带着怨恨;你可以表达对三弟的失望,但不要期望他必须认同你的做法。重要的是,无论做什么,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境所动。"

迦叶似有所悟,但仍有疑惑:"这与我和妻子的关系又有何关联?"

维摩诘微笑道:"你与妻子之间,同样需要见同存异。你重情义,她重实际,二者并无对错,只是处事方式不同。若能相互理解,彼此包容,便能和谐共处。"

"记住,亲情不是要求对方与自己完全一致,而是在差异中找到共同点,在矛盾中寻求和谐。无论多大的冲突,只要心中有爱,总能找到解决之道。"

迦叶点头表示理解,眼中的忧伤稍减。

维摩诘继续道出第二句真言:"缘起则聚,缘灭则散,然可造缘。"

"世间万物,因缘而生,因缘而灭。亲人之间的疏远,看似是缘分消散,实则可以通过主动创造新的因缘来维系。"

"你可以定期邀约兄弟团聚,分享生活点滴;可以经常与妻子交流心事,倾听她的忧虑;可以组织家庭聚会,让亲人间有更多接触的机会。"

"曾有一户人家,兄弟五人,因家业分配不均而互相怨恨。其中老大明事理,每月初一十五必设家宴,邀请兄弟共聚。起初几人推辞,后因老大坚持不懈,终于重归于好。这便是'造缘'之法。"

迦叶眼前一亮:"原来如此!我一直在抱怨亲人的冷漠,却忽略了主动联系他们的重要性。"

维摩诘欣慰地点头:"正是。亲情需要维护,如同花园需要浇灌。若长期不理,杂草丛生,花木凋零。定期的联系和交流,就如同及时的修剪和浇水,让亲情之花常开不败。"

"你曾提到三弟指责你不该轻信二弟。或许,你可以坦诚地与三弟交流,告诉他你的顾虑和感受,请他帮助你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当他感受到你的诚意和尊重,态度自然会有所改变。"

迦叶恍然大悟:"居士一语道破天机。我之前总是埋怨三弟不理解我,却从未真正敞开心扉与他交流。今后我定当改变这一点。"

维摩诘微笑着点头,继续道出第三句真言:"境由心生,心若安然,亲疏皆淡。"

"亲情疏远之所以令人痛苦,根源在于内心的执着和不安。当你内心平静,看破世间聚散无常,便能以平常心对待亲情的变化。"

"世间万物,皆由心生。你看到的亲人疏远,实则是心的折射。若心中充满怨恨和不满,即使亲如手足,也会感到疏远;若心中充满理解和包容,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心意相通。"

"我曾认识一位智者,他的儿子远赴异国求学,十余年未归。有人问他是否思念,他答道:'儿行千里母担忧,但我知他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他,虽远实近,何须多虑?'这便是心若安然的境界。"

迦叶听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居士所言极是。我一直在外境中寻求解脱,却忽略了内心的修行。亲情的疏远固然令人痛苦,但若能调整心态,或许能看到更多美好。"

维摩诘欣慰地点头:"善哉,善哉。你已明白了亲情的真谛。记住这三句话:见同存异,无执无求;缘起则聚,缘灭则散,然可造缘;境由心生,心若安然,亲疏皆淡。"

"亲情如水,看似柔弱,实则刚强。它可以适应任何容器的形状,无论是相聚的欢乐,还是分离的思念,都是亲情的不同表现。重要的是,心中始终流淌着那份血脉相连的情感。"

迦叶深深一拜:"多谢居士指点迷津。我这就回家,先与妻子好好沟通,再去寻找二弟,化解与三弟的误会。"

维摩诘含笑点头:"善哉。记住,亲情需要经营,但不要过度执着;需要理解,但不要强求一致;需要包容,但不要失去原则。把握这些要点,你的家庭定能重归和睦。"

迦叶再拜告辞,转身离去。维摩诘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竹林中,阳光依旧透过叶隙洒落,在地上留下斑驳的光影。维摩诘缓步走回石凳,端起尚有余温的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茶已微凉,却别有一番滋味。正如亲情,即使历经变迁,依然值得珍惜。维摩诘深知,迦叶的家庭纠纷只是世间万千家庭的缩影。人世间的亲情,总是在聚散离合中不断变化,而能否保持这份情感的鲜活,关键在于每个人的心态和处世方式。

见同存异,无执无求;缘起则聚,缘灭则散,然可造缘;境由心生,心若安然,亲疏皆淡。这三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了维摩诘对亲情的深刻理解和智慧。它们如同明灯,照亮了无数迷失在亲情迷雾中的心灵。

亲人或许会渐行渐远,但只要心中有爱,理解包容,主动联系,亲情之花定能长盛不衰。这便是维摩诘居士留给世人的珍贵智慧。

 

上一篇:地府判官私下告诫:积累功德要避开四个误区,否则徒劳无功(转载)    下一篇:“着相”修行,越走越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