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希阿荣博堪布·大圆满心滴部甚深密意之证悟,却只有依靠上师的意传加持!
时间:2025-07-14 浏览:115次
在藏传佛教的经典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莲花生大士在雪域高原弘法时,为众生指出了一条帮助亡者的捷径。
他说:"末法时期,众生福薄慧浅,修行不易。但若能专注持诵一句真言,同样可以帮助亡者得度。"
这番话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众多弟子纷纷前来求法。
究竟这句真言有何殊胜功德?为何莲花生大士会做出如此开示?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让我们走进这段跨越千年的殊胜因缘。
这是发生在莲花生大士在藏地弘法时期的一段公案。
一个寒冷的冬日,大雪纷飞,山间白茫茫一片。
一位年迈的老妇人跋涉千里,顶着风雪,来到莲师修行的山洞前。
她的衣服已经被雪水浸湿,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山洞前正有几位弟子在诵经,看到这位老妇人的到来,连忙上前搀扶。
老妇人的儿子前些日子突然离世,她心中悲痛难忍。
她听说莲花生大士神通广大,慈悲为怀,特地前来祈求帮助。
老妇人跪在洞口,泪水在寒风中结成冰凌:"尊者,我儿英年早逝,不知他现在何处?我日夜诵经积德,想为他超度,却不知是否有用?求尊者慈悲,为我指点迷津。"
莲花生大士看着这位饱经沧桑的母亲,心生悲悯。
他让弟子们为老妇人端来热茶,待她稍稍缓过神来,才开口问道:"善女人,你且起来。我且问你,这些日子你都做了些什么?"
老妇人抹着眼泪说:"自从孩子走后,我每天诵经拜佛,点灯供养,请僧人做法事。家中所有积蓄都用来做功德了,就连地里的粮食也都拿去布施了。可是我总觉得还不够,总怕孩子在那边受苦。"
山洞里一时寂静,只有老妇人的抽泣声。
莲花生大士慈祥地说:"你的孝心,诸佛菩萨都知晓。但是,超度亡魂,重在专注,不在形式,就像一盏灯,与其点燃千盏忽明忽暗的灯,不如专注地护持一盏明灯。"
这时,一位年轻的弟子不解地问道:
"尊者,我们常听说要诵很多经文,做很多佛事,请很多高僧念经,难道这些都不重要吗?弟子见过有人为亡者做七七四十九天的佛事,花费无数,这样做难道不好吗?"
莲花生大士说道:"佛事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念的专注,就像点灯,一盏专注的心灯,胜过千盏散乱的灯火,你们看那些飞蛾,往往被万千灯火迷惑,最终却难逃一死。而一盏安定的明灯,却能照亮整个黑暗。"
老妇人听了,似有所悟,又问:"那该如何做才好?我愿意做任何事,只要能帮助我的孩子。"
莲花生大士说:"我传你一句真言,你若能专心持诵,同样可以帮助亡者。这真言虽短,却含摄诸佛智慧,具足不可思议的功德。"
"是什么真言这么殊胜?"在场的人都屏息静气,连山外的风声似乎也停了下来。
莲花生大士先解释道:"持诵真言,首先要有正确的发心。要以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为基础,不能只为自己的亲人。其次,要明白众生和亡者的本质。"
他继续说道:"生死轮回,如梦似幻。亡者虽然离开人世,但识神未散,仍在中阴身中寻找去处。这时的超度,就像在黑暗中指引迷路的人。一盏明灯,足以照亮前路。"
一位修行多年的弟子问道:"那持诵真言时,是否还需要做其他修持?比如打坐、持咒、观想等?"
莲师点点头:"除了持诵,还要配合观想。要观想诸佛菩萨的智慧光明,照耀亡者,净除其业障。观想的同时,心中要生起无限的慈悲,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老妇人又问:"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怕记不住复杂的仪轨,该怎么办?"
莲师慈祥地说:"真言的力量不在于复杂,而在于专注,就像射箭,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支箭,而是能否一箭命中。"
就在莲花生大士要说出这句真言时,天空中突然响起阵阵天乐,祥云朵朵,瑞气千条。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到,整个山洞被神圣的光芒笼罩,莲师的身上放射出七彩光芒,照亮了整个山洞。
莲师说道:"此真言乃诸佛心印,末法时代的救度明灯。"
说着,他的双手结起了一个奇特的手印,整个山洞都弥漫着檀香。
莲花生大士庄严地念诵出这句真言:
"嗡啊吽班扎咕噜叭玛悉地吽。"
这句真言的每个音节,都在山洞中久久回荡。
这句真言一出,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能量波动,连寒冷的空气似乎都变得温暖起来。
莲师解释道:"这句真言,包含了诸佛的智慧精髓。'嗡'代表佛的身,'啊'代表佛的语,'吽'代表佛的意。持诵时要观想这三字的光明,遍照十方。"
老妇人恭敬地跪下:"请尊者教我如何正确持诵。弟子愚钝,生怕有所疏漏。"
莲花生大士详细开示道:"持诵这句真言时,要遵循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或傍晚,这是两个时辰交替的时候,也是易于与亡者沟通的时刻。
天地气息交替之时,更容易与中阴身的众生产生感应。"
"其次,持诵前要端正坐姿,调整呼吸,让心静下来。
可以面向西方,这是极乐世界的方向。
要观想自己顶上有一朵千瓣莲花,莲花上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月轮中现出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庄严身相。
佛身放射无量光明,照耀十方。"
"再次,要观想真言的每个字都放射出光明,这光明照耀亡者,消除他们的业障。
尤其是'班扎'这两个字,代表金刚不坏的智慧,能断除一切执着。
'咕噜'代表上师的加持,'叭玛'代表莲花的清净,'悉地'代表一切成就。"
一位弟子问道:"需要持诵多久才有效果?每天要念诵多少遍?"
莲师慈悲地说:"持诵没有固定的数量,重在专注和诚心。
但最好能持续四十九天,因为这是亡者在中阴身中的关键期。
每天至少持诵一百零八遍,如果能够更多更好。
重要的是要保持心的专注,宁可少诵几遍,也要保证每一遍都至诚恳切。"
老妇人又问:"除了持诵真言,还需要注意什么?我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莲花生大士温和地说:"持诵时要心生欢喜,不要悲伤难过。因为你的心情会影响到亡者。
要相信,通过持诵真言的功德,亡者必定能得到诸佛的加持,就像黑暗中的明灯,只要灯光明亮,自然能照亮四周。"
他接着开示道:"更重要的是,要明白生死的真相。众生轮回生死,如同车轮上下。今生为母子,来世可能是路人。所以超度不能执着于亲情,要以平等心为一切众生回向功德。这样的功德才最圆满。"
这段开示后来被记录在藏传佛教的经典中。
据记载,那位老妇人按照莲师的教导,专心持诵真言四十九天。
期间她每天都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能量,心中的悲痛也渐渐化解。
一天夜里,她梦见儿子出现在光明中,面带笑容地告诉她已经往生善处,请她不要再为他忧心。
莲花生大士的这个教导,展现了佛法的善巧方便。
在末法时期,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做大型佛事,但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透过持诵真言,一样可以帮助亡者。
这个法门的殊胜之处,在于它简单易行,却又契合佛法的精髓。
这个教导告诉我们,帮助亡者不在于形式的复杂,而在于心念的真诚。
莲花生大士以大慈悲心,为我们指出了一条简单而有效的超度之道。
这也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善事,最重要的都是那颗真诚恳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