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明心见性

(转载)真正的自由,不是没有烦恼,而是不被烦恼困住

时间:2025-08-05    浏览:40次

当烦恼产生时,不要害怕,因为烦恼就是道场。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比如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等。作为凡夫众生,具有烦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转化。

如果产生极强的贪欲心、嗔恨心,又没有很好地对治,的确会带来很大危害。有些人因为物质欲望非常强烈,而做出贪污、受贿等违法乱纪的事情,最后被关到监狱当中,即生就要感受无量的痛苦。其实,如果我们能够正视烦恼、观察烦恼,就会发现它的本体是空性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所以,当你产生种种分别念时,要去观察它的本体,最好能够认识它。

在一个法学院的研讨会上,有个人说他现在很难过,因为自己的分别念特别重、特别多。事实上,有分别念并不是坏事。《中观根本慧论》中说:“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清净法与不清净法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因此烦恼就是道场。

在平时的生活中,当你心里产生烦恼时,要记得“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也就是说,要真正认识到烦恼的本体是空性。《金刚经》中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你产生特别大的嗔恨心时,以心观心就会发现,过去心已经灭了,现在心也刹那变化,未来心还没有产生。所以,根本不可能存在真实的心,嗔恨心的本体也是空性的。如果境界再高一点的话,以智慧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嗔恨心的本体与我们本具的如来藏光明,实际上是无二无别的。

为什么佛经中讲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呢?原因就在于,这些烦恼看起来比较可怕,其实根本不用舍弃,只需要专注它并转为道用。《六祖坛经》中也讲:“烦恼即菩提。”对于修行境界稍高的人来说,生活中还会不会有烦恼呢?肯定还是有的,但不用特意舍弃这些烦恼。

在工作中,有些人跟领导或下属稍微有点不和,就会心烦意乱,甚至想直接出家,这种想法可能是受到一些影视剧的影响。事实上,出家后是否一定能断烦恼呢?有时不但不能断,反而烦恼更多了。刚出家的一两天,你可能会比较舒服,头发没有了,家人也没有了。时间久了,家人慢慢放弃寻找你,而你的烦恼却可能越来越多,因为一个人待在山里也比较孤独和痛苦。如果想要到寺院里生活,现在的僧团跟企业没什么差别,也会有各种烦恼、各种人际关系。

以前,有个人去一位禅师那里。他说自己的家庭状况不好,人际关系也不好,很想出家,结果禅师却说出家也不能解决这些烦恼。我对此深有感触。我们佛学院的出家人很多,有一部分人在社会上做员工时就不服从管理,或者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个性比较强势。这种人到了僧团以后,人际关系也不会太好。

出家生活不像你们想象的那样,好像跟谁都不接触,长期与世隔绝。实际上,大乘佛教的出家人责任更加重大,要学习的知识比在家人还多。我去了一些世间大学,感觉相较而言佛学院更忙,因为学得更多,而且也要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这些完全都是一样的。

因此,在企业中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人,千万别着急出家。即使出家,很多寺院也不会要你。如果是在企业里,你和同事或老板关系不好,还可以换一份工作。但在佛教团体里,寺院不是那么好找的,而且待遇肯定没有企业好,那你的生活会更加痛苦。有些人在家时,虽然也有烦恼,但心情还比较不错;出家以后,反而可能更痛苦,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选择还俗;还俗以后,别人又不把他放在眼里,认为他是在世间混不过去才出家,出家后混不过去又在家。一个人换了不同颜色的衣服,人们对他的看法也会随之变化。

有些人,心情烦躁的时候,想去寺院;人际关系不好的时候,想去出家。尤其和家人吵架时,很多人会说:“你不要跟我这样,惹急了我就去出家。”当然,不是说出家不好,我很佩服那些真正有出离心的出家人,他们非常了不起!但如果没有出离心,仅仅是想逃避现实生活,这种出家可能无法断除烦恼。

如果认识了烦恼的本体,烦恼确实没什么不好的。大乘佛教中讲,烦恼是产生智慧的殊胜因。所以,大家不用怕烦恼,有烦恼是很正常的现象。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出现一些性格不好的人,对你而言其实是最珍贵的资源,因为依靠他们可以修持安忍,去除我执。

如果有人经常批评你,那他就是你最好的老师。在藏传佛教中,有一位伟大的上师,叫做阿底峡尊者。他曾经说过:“我的侍者脾气特别不好,但他对我恩重如山,因为他经常给我惹麻烦,而我经常对他修安忍。”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提婆达多”,这也是一种修行。

——摘自《企业幸福之源》演讲

上一篇:(转载)那些看起来佛系的人,其实掌握了人生最高级的智慧    下一篇:(转载)一个人气场越来越强大的标志:慎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