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及译文(11章-20章)
时间:2025-01-08 浏览:676次
第十一章
【译文】
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正是因为有了车厢中的空间,才有了车子的作用;用水和着黏土制造各种陶器,正是因为有了陶器里的空间,才有了陶器的作用;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正是因为有了房屋中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说各种器物的物质部分给人带来了利益,而器物里的空间才使这些器物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
【译文】
艳丽的色彩看多了,伤害人的视力;美妙的音乐听多了,伤害人的听力;味美的食物吃多了,伤害人的味觉;沉溺于驰马打猎,会使人精神失常;珍贵的金银财宝,会使人行动不便。所以圣人只求吃饱肚子而不求感官享受,因此要舍弃感官享受而只求填饱肚皮。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宠惊喜而受辱惊恐,这是把名利之心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
什么叫作“宠辱若惊”呢?因为人们把受宠看得很荣耀,把受辱看得很卑下,所以得到这些好像受到惊吓,失去这些也好像受到惊吓,这就叫作“宠辱若惊”。
为什么会把这些名利之心看得如同生命一样重要呢?我们有这些名利之心的原因,是因为太看重自我了,如果我们能够达到无私的境界,还会有什么名利之心呢?所以只有那些看重用自己全部身心去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只有那些愿意以自己全部身心去治理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察看大道又看不见,这叫作无形;聆听大道又听不到,这叫作无声;触摸大道又摸不着,这叫作无体。这三种特性都是无法进一步追究考察的,它们混合于一体。
大道的上面不会显得明亮,它的下面也不会显得昏暗,它无形无象难以描述,可以说它不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可以说大道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形体的形象,它可以说是迷离恍惚、无法捉摸的。站在它前面却看不见它的头部,尾随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尾部。
掌握了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大道,就能够凭借它来驾驭、支配现在的万物,就能够了解远古时代的情况。以上所讲的就是关于大道的大致情况。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译文】
古代那些掌握大道的人,其思想微妙通达,深刻得难以理解。正因为他们难以被理解,所以要勉强对他们的言行加以描述:
他们做事反复考虑,就好像寒冬要徒步过河一样;谨慎小心,就好像畏惧四邻的围攻一般;恭敬庄重,就好像一位做客的人;通达而不固执,就好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敦厚,就好像未经雕饰的原木;胸怀空阔宽广,就好像那深山的幽谷;能够包容一切,就好像那混浊的大水。
谁能够持久地像混浊的大水那样去包容一切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安静下来,慢慢加以澄清;但是谁又能够永远坚持这种安定清静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搅动这种清静状态,慢慢产生各种追名逐利的活动。
掌握大道的人,办事不求盈满。正因为不求盈满,所以能够安于有缺陷的旧状态而不去创造新的事物。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译文】
极力做到虚静寡欲,彻底坚持清静无为。万物一起生长起来,我就凭借着清静寡欲的心态去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情况。
万物是那样的众多,但最终都要回到自己的出发点。回到出发点就是虚寂死亡,死亡后会重新获得生命,这种生命的获得过程是永恒不变的,懂得这个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叫作明智。不懂得这个永恒不变的道理,胡乱行动,就会遇到凶险。
懂得这一永恒真理,就能包容一切;能够包容一切,就能够公正地对待一切;能够公正地对待一切,就能够懂得治国的道理;懂得了治国的道理,进而就能懂得自然规律;懂得了自然规律,进而就能掌握大道;掌握了大道就能长久生存,终身不会遇到危险。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最高层次的统治者,百姓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低一层次的统治者,百姓亲近他们、赞美他们;更低层次的统治者,百姓害怕他们;最低层次的统治者,百姓轻视、羞辱他们。
正是因为统治者本身的诚信不足,所以才出现不被百姓信任的情况。最好的统治者清静无为,很少发号施令。国家治理得美满祥和,而百姓都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译文】
大道被抛弃之后,人们开始提倡仁义;智慧出现之后,就产生了严重的虚伪;亲人之间关系不和睦,开始提倡孝慈;国家动乱,才会出现忠臣。
【译文】
抛弃世俗的聪明才智,百姓反而会得到百倍的利益;不去提倡仁义,百姓反而能够做到孝慈;清除各种技巧,盗贼就不会产生。以上三条原则仅仅作为理论谈谈是不够的,所以要为它们分别落实一些施行的具体措施:行为单纯,内心淳朴;减少私心,降低欲望;抛弃学问,不要思考。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译文】
赞成与反对,相差有多远?善良与丑恶,相差又有多远?然而别人所害怕的,我不能不怕。前面的道路多么漫长啊,就像没有尽头!
众人是那样的快乐,就好像参加盛大宴会、春日登台赏景一样;而只有我淡泊处之,无动于衷,就如同一个还不会笑的婴儿一般。我是如此狼狈不堪,就像个无家可归的人一样。
众人都过着富裕幸福的生活,只有我却像被遗弃了一样。因为我有一副愚人的心肠,太笨拙了!世人是那样的明白,只有我是如此的昏聩;世人是那样的聪慧,只有我是这样的糊涂。我的生活是那样的坎坷多难,就好像那动荡不安的大海一样;我如同那飘忽不定的长风,不知何处才是归宿。
众人活得都是那样的有用,只有我如此冥顽无能。虽然我和世人格格不入,但我还要继续以大道为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