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他

西行夜话(四)

时间:2020-04-14    浏览:1562次

一句佛号,一炷香,静禅一次,是功德。

                    百句佛号,百炷香,静禅百次,是修行。

                    千句佛号,千炷香,静禅千次,是证悟。

                    万句佛号,万炷香,静禅万次,是佛陀。

                    如是缺了菩提心,千万修持一场空。

      

   法座上的嘛呢仁波切

甘冲寺主持是第六世麻仓活佛(嘛呢活佛),原名麻仓靑才图旦益西多吉,出生在青海华锐互助县巴扎完康,十六岁至甘冲寺出家,19岁到四川西康佐钦佛学院深造6年,后到色达五明佛学院和阿日扎佛学院学习,以及至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选修深造学习。1999年在北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获得了佐钦大圆满寺佛学院颁布的堪布学位。多年来,嘛呢活佛扩建了甘冲寺,并致力于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历世麻仓仁波切重视持诵观音心咒,因此被信众亲切地尊称为嘛呢活佛。

六字真言是一切诸佛如来的密意集。八万四千法门的愿根种子。五方如来和金刚手的心咒精粹一个一个炼成的咒语。积善和功德的根源。利乐和加持的根基,善趣和解脱的道路。嗡嘛呢呗美吽!”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多云偶有小雨

早晨,青山笼罩在云雾之中,天显得阴沉,云沉甸甸的,仿佛风一吹,那云雾里的的水滴就要洒落下来一般。然而,这并不影响老乡们参加法会的虔诚之心。 寺院的日常简单,法会期间每天早上都会供灯、转塔、转寺、拜山神等。

   

    每天都要准备清洗制作酥油灯,供灯

   

    转寺

   

    山坡上的风马旗

   

    拜山神

   

    法会前,老乡们拿到去年师兄为她们拍的照片,很开心

据说,第二天参加法会的人要比第一天多,最后一天要比第二天多。因为最后一天有上师摸顶加持,因为种种原因前两天参加不了的,第三天也要千方百计地来参加。而去年法会上师仁波切说了,如果仅仅为第三天摸顶而来,不参加前两天的法会也没有多大意义。所以,有人据此推断说第三天一定是参加的人数要多。应了此话,今天为法会第二天,人就很明显地比第一天多,目测大约两千多人。这样的规模在巴扎藏乡属于比较大型的法会了。

虔诚的信众

    因为法会期间寺院一下子人多起来,有住在寺院里的,有住在山下帐篷里的,造成饮用水供应紧张,途中我们看见一辆运水车停在寺院小广场上作为用水补给。因为缺水,所以我们没有做早餐,直接下山到后厨帐篷里找吃的。

     

今天的早餐是八宝粥,做饭的义工是藏族女子,热情地为我盛了满满一大碗,吃下去,觉得饱饱的有些撑着的感觉。

   

    在简易厨房里混吃喝

   

    青海藏区的特色饮食:酸奶、奶酪、奶茶、糌粑。

在后厨,真的品尝到了传说中的有着咸咸味道的奶茶,我感觉不是很习惯,但是也是心满意足。因为既然来到此地,尝尝还是不虚此行的。总有人说旅行到各地,最起码要尝一尝当地的特色小吃,这或许也是书店里为什么旅行和美食的书籍总是成双结对地放在一个栏目里,或是由于吃和游有着某种关联。今天也算是满足了这种从众心理……

   

    忙碌着做饭的义工

第二天法会念诵仪轨和仪式与第一天没有区别,大殿之上,上师仁波切安坐于法座上。

   

    上供下施

大帐左边有专门供养护法的小区域。法座左右两侧分别是:左侧为寺院的喇嘛师父们,右侧是居士。

   

    居士们坐在大帐右侧

寺院师父们坐在一起,旦增师父(因为他是去机场接机的师父,所以才知道他的名字)和诵经师父坐在一起,挨着坐的是管大殿的希冉师父(因为上师为我取的名字中也有“希冉”二字,同时每天早上都会看到他负责吹响代表寺院的一天开始的螺号,所以也记得他的名字),其他师父的名字,因为第一次接触,对于不擅长记名字的我而言,加上是藏文译音更难记住,就无法记得清楚了。

每位居士都有玲和杵,前方桌子上摆放着一页一页分开叠放在一起的经书,每当锣鼓响起,接着就是法铃摆动响起的时候了。上师仁波切,执玲杵,结手印,时而师父们手捻甘露洒向空中,我看在眼里一时溜号,感觉那翻手覆手的动作好像舞蹈一样优美……

   

    经书是一页一页的,平时用布精心地包着存放

摄影师和我依旧像昨天一样,拿着照相机满场跑,有时候我心里还会有些小小的抱歉,因为我觉得我们这样随处去拍照,也影响了人们,但事实上,我们目光所及之处,看到老乡们那虔诚和专注丝毫都没有受到影响。

   

    帐内账外

摄影师的镜头聚焦在一些细节上,比如信众的表情;

   

    顶礼

   

    虔诚地念诵

   

    供桌上的朵玛和酥油花

   

   

   

帐外的伙房,或拍拍前来帮忙做饭的汉族女人,拍拍堆积如小山的柴垛,盛着酥油茶的铁壶,装着八宝米的大锅……   

   

    透过厨房望向会场,也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帐外有两位喇嘛师父坐在那里,周围聚拢着手里拿着五元十元票子的藏民,我凑过去问:“这是在做什么?”

   

    法会间歇时段的老乡们

一位藏族老乡操着带有口音的汉语告诉我说,这是在记录大家的名字,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供养,然后把名字拿去做祈福。

   

    会供品分享

   

    灌顶加持

   

    随处可见参加法会的孩子们

趁着空闲,我又坐回到了大帐中诵经的老乡身边,我并不认识身边的藏族女人,但她热心地让我坐在她身边,并给我递过一块纸板垫坐,在这里处处都那么暖心,人虽然陌生,心却如此善良。诵经间歇,有人发放会供品,大多是些糖果饼干饮料之类,此时有人提着壶走来,第一次参加法会的我,模仿周围的人们伸出一只手,提壶的人就把酸奶倒在我的左手心里,我入乡随俗地往嘴里送,那酸奶是藏族老乡自己亲手做的,绝对不含有添加剂,吃在嘴里有隐约的膻味儿,香甜里略酸,是绝对纯正的高原味道噢!

空闲的时候,我结识了当地的年轻人,是两位民族大学的学生,其中一位是昨天聚会时能歌善舞的主持人,他叫尚玛甲;另一位刚刚大学毕业,名字叫白玛。两位年轻的小伙子对本民族藏文化的热爱让我感动,据了解平时尚玛甲也做支教,教孩子们学习藏文和辅导文化课。而白玛喜欢文学,喜欢写诗。我发现藏族年轻人语言上有着天赋,不但能说流利的汉语,还精通英文,并且多数我接触的人中喜欢文学诗歌,有着天生的烂漫情怀。

唱藏歌的尚玛甲

藏族年轻人里这样的人据说还是不少,在追求新潮的同时,他们也热爱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眼前能够耳闻目睹的就是跳锅庄舞和唱藏歌,除了保留传统的之外,也会融合进来现代的元素进项创新。

   

    稻草人和藏族帅哥白玛

 白玛和我说,他最大的理想是赚了钱,带着父母去西藏朝拜,这和我之前经常听到有些赚钱买房买车娶媳妇的目的不同,听他说他的理想,眼神里充满憧憬,而我却陷入沉思。我和两位小伙子站在会场后面聊了很久,彼此留下通讯方式方才分手。他们也重新融入到了虔诚的信众之中……
    藏族朋友是热情好客的,很多时候他们主动和我们打招呼,和我们聊些他们好奇的事情。

天晴了,我走出大帐,继续做摄影助理。休息时候,站在阳光里,我会闭上眼睛去用心感受高原上太阳的温暖。这时一位满面笑容的女人过来和我打招呼,表示友好,并顺手触摸我手腕上戴的佛珠,赞不绝口地说:“这珠子真好看!”

而说话间,刚刚师兄给我的转经筒还没等我学会转就被一位穿着蓝色藏服的女子给要走了,看起来她满心欢喜,快乐的情绪也深深感染了我。

   

    旋转的转经筒

我遇到另一位藏族女人,她看到我拿着一串还显得生涩的香柏籽佛珠,提起了她家里是种树的,就是这种香柏树。她说我手上这串香柏籽非常好,就是她家种的那种树的树籽,还说这么大这么匀称的香柏树籽积攒起来不容易。她说这里的人如今很多开始种树持家了。她家的汉姓姓王,但名字却是藏族发音翻译过来的,总觉得那名字听起来怪怪的,或者说也是因为藏文翻译成汉语之后的有种与众不同的外来语感觉。

   

    穿西装和牛仔的藏族小伙子们

我向她打听起当地民俗来,她也不厌其烦地向我介绍,从藏历新年到春节,从服饰到服装,她不由得感叹起来,“看那些藏族小伙子们,他们才刚刚时尚起穿西装。”,顺声望去,几个高挑的年轻小伙子们,清一色的西装,有的穿牛仔裤,有的穿西裤,多了几分酷酷的感觉,如果不是在北山特定的藏乡,我是无法区分出来他们的民族的……  

这时,迎面走来几个盛装的藏族女子,其中一个见到我笑着过来,扬子一串略小的香柏籽说,“哦,你的这串真不错,很大,看起来还没盘过吧?”

“是啊!我才有的这串,嗯,看看,这棱角还有些割手呢!”我答道,貌似我们像久未见面的老朋友一般,在这里,像这样常常因为一串佛珠的缘故彼此没有了陌生感,结了很多善缘。

   

    精神矍铄的老者

总之,这里的藏区民族特色素日里并不是特别突出。藏族朋友们也和我介绍说,川西藏区的民族特色很浓郁,如果想了解不丹的样子,去了川西就会知道了大概。而北山藏区基本上只有节日或者今天这样的大型法会才会领略到藏族的风情。虽然表象上流失了很多形式上的符号,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依旧……

    

    献歌    

常生随喜心,
喜乐转胜进,
以心欢喜故,
速究竟苦边。

——《杂阿含经》

和第一天一样,法会以喇嘛师父领诵,全体共诵“嗡嘛呢呗美吽”观音心咒结束,那声音回响在山谷,却共鸣于心田:

“嗡嘛尼呗美吽,

     嗡嘛尼呗美吽,

     嗡嘛尼呗美吽……”

   

    今天来的人很多,更加显得热闹。法会结束之后,依据民俗,依旧是欢聚一堂的时刻,藏歌再一次唱起来了,锅庄再一次跳起来了

太阳拨开云层,天空露出了清澈的表情,鸟儿也欢喜驻足……

    

    伴着歌声,踏着夕阳,我行走在返回的山路上,看蓝天白云,青山森林,飘扬的风马旗,看那大殿顶上的小鹿和法轮,以及闪耀着光芒的塔顶…… 

大殿顶上的一公一母的鹿代表众生,法轮代表佛法常转不息,三个图像组合一起代表佛法是讲给无边众生的,之所以选择鹿,就是因为鹿是吃草的动物,在动物中是非常慈善的。它们始终抬头望着法轮,表示专心听佛法。

                                                                                                                      -------转自稻草人手迹

上一篇:西行夜话(三)    下一篇:西行夜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