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死书4 | 生命的实相与四大阶段(转载)
时间:2025-03-14 浏览:24次
生命的实相——缘起有、自性空
究竟是有一个真实的“我”,还是一切只是唯名言所安立?
坏聚见
既然承许有轮回,那么就必然要建立一个前后造业因果、流转和解脱的承载体,这就是“我”。但这个“我”只是一种名言上安立的我而已,并非一个有自性、真实存在的个体。如前所述,我们的身体由五蕴聚合而成,而五蕴本身又由很多支分所聚合,本来就是不断坏变的。“我”只是在这个五蕴聚合体上假立而已。如果认为自身真实存在,这就会落入萨迦耶见。萨迦耶见是一种坏聚见,认为自己的身心是有自性的,而且有我的心、我的电脑、我的书……这样“属于我的”执著。这两种,就是缘“我和我所”的萨迦耶见。这种坏聚见,也可以说是十二缘起支的无明。一旦有了这种坏聚见,便会陷入轮转。它是流转的根本,就好像水龙头乃是出水源头一般。所以要想得到解脱,要想断除这种轮转的状态,便一定要证得对这种萨迦耶见的破除。
缘起有、自性空
缘起有和自性空,体性是一,但又是从不同的两个层面来讲的。在其世俗的显现上是“有”,但在缘起上仅是它的自性空而已。如《心经》中说“色即是空”,意思是在色法上面,并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性的事物存在,这就是“空”。“色不异空”,但是,这个空一定要在色法上去安立,否则便会成为一个和色法没有关系的空。正因为万事万物均是由于缘起才能显现,这恰好说明其自性是空的--并没有一个不变、恒常的自性;而正因为其自性是空的,这才说明这种显现必然因缘起而有。因此,缘起有和自性空是互相证明。万事万物,乃至一切有情,其实相都是缘起有、自性空。
不落常、断二边
通常我们只要谈起“我”时,有两个状态:一个执“我”为实有;另一个既不当成实有、也不当做如幻,是很平淡的一种中间状态。要破除的“我”只是前者,如果一提到“我”就全部破除,便会落入断见,一切因果均无法安立;而若是认为有一个自性的“我”存在,则是落入常见,灭众生解脱轮回、乃至成佛的可能性。因此,在对“我”的认识上,一定要保持不落常、断二边的中道。
生命的四大阶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众生在流转生死的轮回圈中,其一期生死均可以划为四大阶段。
浅说四有
轮回无始无终,生命形式的转换亦是数不胜数。
但每一期生命,都可以被划为四个阶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有”在此处是生存、存在的含义。在佛教独到的分析中,这四个阶段将一个有情出生、生存、濒死以及死后的情状准确地描述了出来。《俱舍论》中说:“本有谓死前,居生刹那后。”这句话描述出了生、中、死三有的顺序。
生有,即是指众生因为因缘成熟而投生于母胎的那一刹那;本有,是住于母胎,然后降生,接着成长、衰老,直到临死的过程,即是所谓“活着时”的生命现象;死有,是临终的那一刹那,即生命迹象的消失;中有,是介于死后至投生为下一世有情之间的生命现象,又叫做中阴身。生有、死有的时间各为生死之一刹那,本有、中有则时间长短不一。
中阴阶段
亡者的心识一旦离开肉身,整个死亡过程便告终结,这也是今生的终点及中阴阶段的起点。中阴身并没有实质,只是大概具备“身相”而已。中阴身的寿命并不长,以七天为一期,最多也不过七期。在四十九天中的任何一天,中阴身都有可能投胎受生,而超过四十九天流连飘荡是绝无可能的。中阴身并不食用实质的饮食,而是以气味为食。中阴身的身相是他下一生的行相。根据《入胎经》中描述,将投生地狱者,身体和焦炭的颜色一般,倒立着行走;将生为饿鬼者,身如水色,倒退行走;会转生到畜生道者,形如畜生而身如烟色;即将生为人中的,身如金色而平行;当生天界的,分为色界和欲界,将生欲界者,身为金色;将生色界的,身色白,两者都是行走时如飞行上升。中阴身的眼、耳、鼻、舌等身根的功能齐全,而且具有神通,除了佛陀成道的金刚座及此中阴身当投生之母胎二处不能穿越,其余任何地方都是通行无阻。另外,中阴身只能见到与自己同类的其他中阴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