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粮道田 > 明心见性

(转载)《莲师修法心语》十六•口诀付印类

时间:2025-08-05    浏览:12次

十六•口诀付印类


邬金上师莲花生,意趣与佛等同,身体无生无死而示现化身。


佛陀与众生


卡钦萨·措嘉空行母问道:“奇哉!尊贵的上师,佛陀与众生二者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措嘉,所谓的佛,是清净无明而圆满智慧;不知无明、未证悟而成众生。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就观自己的心性。若了悟心性不成立任何本体、是空性、分别妄念自净,这就是众生清净于佛陀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你措嘉。
轮回与涅槃


空行母问道:“轮回与涅槃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轮回,就是从一处轮转到另一处;所谓的涅槃,是指斩断轮回的系缚。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若见自心本基不被实有过患所染,本无生而自然显现,则无轮回之处。轮回本来清净,即称为涅槃,这就是轮回清净于涅槃自地的要诀。

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无明与觉性


空行母问道:“无明与觉性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无明,是没有认识心的实相;所谓的觉性,就是现见了心的实相。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自心真义实相的朗然、坦然状态,如此见心,即是无明清净于觉性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心与心性


空行母问道:“心与心性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心,是指现行忆念;所谓的心性,就是无忆念,无作意。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断除起心动念,不加改造而自然安住,无所作意,明然坦然,这就是心清净于心性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阿赖耶与阿赖耶识


空行母问道:“阿赖耶与阿赖耶识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阿赖耶(普基),其中是指一切分别念,是指与法性身融合而成为善恶习气之器;阿赖耶识是意从阿赖耶中动摇,显现为忆念觉知。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于本基真义实相的未造作状态中,不被意念所动,明然朗然无念而安住,了知这就是阿赖耶、阿赖耶识和真实义的本基,即是清净于法身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意与意识


空行母问道:“意与意识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意,是一切忆念的基础;所谓的意识,是使之动摇的风,产生种种忆念。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意无忆念且不成立任何本体,不被动摇之风所动,如无风的灯火,明而无分别,这就是意识于法性中自明清净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胜义与世俗


空行母问道:“胜义与世俗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胜义,是指不成为分别心的行境;所谓的世俗,是指在迷乱心的本体中无碍显现一切。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察世俗,会发现世俗心的行境不成立,虽然显现,但空无所立,这就是世俗清净于胜义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彼岸与此岸


空行母问道:“彼岸与此岸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彼岸,是指超越轮回;所谓的此岸,是指轮回法。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此岸的这颗平庸心,会发现它无任何实法且无所作意,明了清净,即是到达彼岸,这就是此岸清净到彼岸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愚痴与智慧


空行母问道:“愚痴与智慧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愚痴,是指因心的厚重障碍而一无所知;所谓的智慧,是指明了本来如是的实相。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不解不知的心,会发现心中无有愚痴与智慧的分别,无任何本体,明了而无遮蔽,这就是愚
痴清净于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嗔心与慈心


空行母问道:“嗔心与慈心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嗔心,是指心意排斥对境;所谓的慈心,是指心意慈爱对境。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生起嗔心的对境,会发现它本体不成立而空;观生起慈心的对境,也会发现它本体不成立而空。

 

嗔敌是心,爱亲也是心,了知心是无所成立的空性,这就是嗔心与慈心清净于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贪欲与喜悦


空行母问道:“贪欲与喜悦的差别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贪欲,是指欲求、爱恋真实的对境;所谓的喜悦,是指生起愉悦之心。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贪欲生起的当下,见到可爱的对境和取受财物等时,心中若有喜悦,那就是快乐。

 

这二者都是心,心也无所成立,这就是贪欲与喜悦清净于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自与他


空行母问道:“自与他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自,是指贪著执取;所谓的他,是偏袒划分。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自己,会发现执取自我也不成立;观他者,会发现偏执他者也不成立。

 

自他二者都是心,心也是空性,这就是自与他无别清净于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苦与乐


空行母问道:“苦与乐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苦,是指不悦意;所谓的乐,是指悦意。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不悦意的痛苦,会发现它不成立实法而是心,心是空性,空即是乐,这就是苦融入乐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善与恶 


空行母问道:“善与恶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善,是指白法方面;所谓的恶,是指黑法果报方面。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一切业和业报在菩提心中是一体。心本来清净,不为黑白业的过失功德所染。

 

心是空性,无果报积累,这就是恶融入善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佛陀意与众生心


空行母问道:“佛陀意与众生心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佛陀意,是在本体中不动摇;而众生心是有动摇的。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对于众生那有动摇的心,不以心性加以改造,其本基不成立任何本体,是本然本初的大自然性。

 

安住于其中时,就称为住于佛的意趣。众生心清净为佛陀意的这一要诀,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神与魔


空行母问道:“神与魔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神,是断除害心;所谓的魔,是具有害心。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执著神与魔的那颗心,是自己带有分别念的意,观此意时,不成立有实法,是空性。

 

就在那里,断除神魔的意之动摇,这就是神与魔解脱于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敌人与儿子


空行母问道:“敌人与儿子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敌人,是颠倒的执著;所谓的儿子,是带有深情而珍爱执著。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向右看视为敌,向左看视为子。观心时,执敌是心,执子也是心。

 

观能所时,则敌与子的本基不成立有实法,这就是敌与亲解脱于无实真如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财与非财


空行母问道:“财与非财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财,是需要且贪执之物;所谓的非财,则是不需要且无贪执而排斥之物。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向右看视为黄金,向左看视为粪便,执著黄金与排斥粪便二者都归于自心,心性无实,因此黄金和粪便平等,这就是了悟金粪无别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所取与能取


空行母问道:“所取与能取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所取,是指执著外在的有实对境为真实;所谓的能取,是指颠倒执著内在的心。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观外在的所取境,显现自然为空;观内在的能取心,心无实体而空。如此了悟,这就是通达所取能取现空无别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取与舍


空行母问道:“取与舍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取,是指心不舍而作意;所谓的舍,是指心向外弃除。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了知轮回的痛苦为心,而认识到一切无所需要,从而远离世间琐事,厌离轮回而知一切无所需求。

 

如此了知无取无舍,这就是取与舍解脱于自地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分别与无分别


空行母问道:“分别与无分别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分别,是指忆念和作意;所谓的无分别,是指对一切无所作意,无分别就是认定动念自清净。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无论生起任何分别念,都不舍弃也不转变,任其自净无本体、无作意、无痕迹,这就是分别融入无分别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空行母问道:“‘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福德资粮,指生起次第、讽诵、供食子、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等,这些都是福德资粮;禅定和智慧,即修习法性空性的意义,是智慧资粮。


无论修持哪一种,以作者、所作皆无缘而印持,这就是福德圆满为智慧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寂止与胜观


空行母问道:“寂止与胜观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寂止,是指分别念逐渐平息,心离动摇而安住;所谓的胜观,是指顿时明见法性的意义。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安住于法性等性的意义中,之后见什么、想什么,有实法都自然生起为空性,这就是止观无二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方便与智慧


空行母问道:“方便与智慧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方便,是指善巧了悟;所谓的智慧,是指了知与觉悟。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以方便了悟心性无生义-不成立任何本体之空性;以智慧了知并觉悟,这就是通达了悟这二者为空性无生与法性智慧不二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入定与后得


空行母问道:“入定与后得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入定,是指身语意三者平等安住,使不安住的心自然安住,使安住得以稳固;所谓的后得,是指起定之后,将入定的意义进行道用并增进。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入定中观修一切法离戏如虚空,后得时于四种威仪中将显现道用为离戏。这就是入定后得无二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法界与智慧


空行母问道:“法界与智慧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法界,是指深入法性的精髓;所谓的智慧,是指了知自己具有它。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心性的意义即真实法性不成立有实法、深不可测、明净,以自觉智慧见到这法身,就是深入法性。

 

安住其中,就称为通达法界与智慧无二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法与法性


空行母问道:“法与法性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法,是指善法、恶法、无记法,以及一切可言说可表示之法;所谓的法性,是指这一切本体空、自性空、法相空。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了悟一切法由心而生,心是空性,这就是法性,如此即称为通达法与法性无二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所见与能见


空行母问道:“所见与能见的差别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所见,是指佛陀的无倒意趣;所谓的能见,是指众生的心。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见不在他处,而是自心无造作、无偏堕、无中边的广大周遍,这就是见。

 

以自心来观的时候,不见他法,而见其本来安住于自身,这就称为通达所见能见无二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所修与能修


空行母问道:“所修与能修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所修,是指安住于不可思维之法性的无染污、无造作境界中;所谓的能修,是指瑜伽行者的心。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放松身心,于平常心本身无造作、自然、不被分别念所染、自明的境界中安住。

 

于此中不见其他能修,这就称为通达所修能修无别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能行与所行


空行母问道:“能行与所行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能行,是指随意行持一切;所谓的所行,是指随行于能行之事。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行住坐卧、行事与行法等一切所作,都以正知的哨兵摄持而行,不随顺平庸行为,而以法性摄持所行,这就称为通达所行能行无别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所得果与能得


空行母问道:“所得果与能得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所得果,是指三身;所谓的能得,是指修行它的心。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三身不在他处,法性义无别的空性是法身,领受光明不灭是报身,显现种种觉性妙力是化身。

 

了知通过能得无法从外修成而本自具足,这就称为通达果无所得而当下成就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所护誓言与能护


空行母问道:“所护誓言与能护二者的界限是什么?”


莲师回答:“所谓的所护誓言,是指根本与支分等誓言;所谓的能护,是指以身语意三门令其不失坏而守护。


在相续中实修它的时候,身语意的根本誓言与支分誓言、四根本戒等一切所护与能护,于心性中皆不成立。了知自心无垢,就称为通达誓言的要诀。这极为重要,交付于措嘉你。
像我这样智慧低劣的女子措嘉,在化身莲花生大士前以身语意恭敬祈请,求得了一些十分关要的教言。为利后代而立成文句,因无有弘扬之处而隐藏为珍宝伏藏。愿具宿缘者值遇后,清净智慧障碍而获得持明地。


这是至关重要的口诀付印类。于兔年末夏月二十五日,在珍珠水晶班玛贡立成文字。


伏藏印!隐藏印!交付印!

 

 

 

未完待续……


上一篇:(转载)《莲师修法心语》十五•导修金鬘类    下一篇:(转载)《莲师修法心语》十七•心语密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