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家

道德经及译文(31章-37章)

时间:2025-01-08    浏览:673次


第三十一章

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战争,是一种不吉祥的东西,人们大概都很讨厌它,所以掌握大道的人不去使用它。

君子平时以左边为高贵,作战时却以右边为高贵。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不是君子应该使用的,迫不得已时才使用它,最好漠然处之。即使战胜了也不应该赞美胜利,如果赞美战争的胜利,这就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能实现统一天下的志向。

吉庆之事以左边为高贵,凶丧之事以右边为高贵。打仗时副将居于左边,主将居于右边,这是说要用办理丧事的礼节去处理战争的事情。战争杀人众多,要带着悲哀的心情参与战争,战胜了,也要用办理丧事的礼节去处理它。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大道永远处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状态,它好像未加工过的原木一样,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天下没有人能够改变它。王侯如果能够遵循大道,万物将会自然而然地宾服于他,天之气和地之气就会相互交融,降下甘露一类的美好事物,没有人指使人们该如何做而自然均平安定。

人们开始制作各种各样有名称的器物和制度,各种器物和制度出现以后,也应该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

打个比方,大道与天下万物的关系,就好像江海与河川的关系一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能够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够认识自我的人则更为睿智。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则更为强大。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遵循大道坚持力行的人是有志的。不违背大道的人就能长久生存,死而精神永存的人是真正的长寿之人。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

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的作用是那样的广大而普遍,可以说无处不在。万物依靠它才能生存,而它从不限制万物,大功告成也不去求名、不去占有,护养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者,永远没有什么欲望。

可以把道看作是卑微的,因为虽然万物归附于它,而它却不当万物的主宰者;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伟大的,因为它始终不追求成为伟大者,所以才能成为伟大者。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译文】

如果君主掌握了大道,天下人都会归附于他,归附他不会有任何害处,都能过上太平安乐的好生活。然而由于贪图诸如音乐美食等各种安逸的事物,往往会使那些皈依大道的人半途而废。大道这种事物说出来,淡淡的没有任何味道,看它又看不见,听它又听不到,用它却用不完。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要想收缩自己的对手,必须暂时让对手扩张开来;要想削弱自己的对手,必须暂时加强自己的对手;要想废除自己的对手,必须暂时让对手振兴起来;要想夺取对手的东西,必须暂时先赠予一些东西给对手。这就叫作含而不露的聪明,也即以柔弱的手段战胜刚强之人的策略。

使用这些策略时要像鱼不可离开水那样不能脱离一定的客观条件,也像国家的优良武器一样,不能让别人知道。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大道永远是清静无为的,然而却又成就了万事万物。王侯如果能够遵循着它,百姓将会自然而然地发展生产。生产发展繁荣之后如有欲望产生,我将用无形无象的大道使他们安定下来。无形无象的大道也不过就是没有欲望而已,如果人们没有欲望而做到了清静无为,天下将自然会太平安定。

上一篇:道德经及译文(21章-30章)    下一篇:道德经及译文(38章-4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