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统文化 > 其他

西行夜话(六)

时间:2020-04-16    浏览:1443次

当我登上神山之巅,放眼望去,蓝天清透,田野如画。再高超的摄影师或画家也只能记录他的外在美。只有身在其中,你才会感受到他心的跳动,灵魂的生动,油画一般的自然造化,怎样的文字描绘都是有限的……

 

                         从人间到天上

                      从天上再到人间

                      这生生世世的轮回变幻无常

                      你一直是我的春天

                      你是我生命中的世外桃源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雨转晴

法会结束后第一天,全体休息。住在寺院的人们也相继离开了,剩下我们远道而来的这些人围拢在上师仁波切身边,喝茶聊天,其乐融融。 

忽而天空露出蓝天,忽而云层很厚,忽而又乌云遮日,仿佛那云里盛满了雨滴,就要被撑破。这就是高原的天……

窗外下着雨,看那架势仿佛要打持久战。然而,摄影师的兴致却美誉受雨的影响,兴冲冲地提议大家出去拍雨景,师父也欣然接受。待雨势稍微小了一些,一行人兴致勃勃地走出户外。

师父身穿红色袈裟,打着那把巨型的黑色雨伞,走在蜿蜒的入寺山路上,高高的树木遮蔽着小路,雨水将路面冲刷得泛着亮光。

想着一位穿着红色袈裟的僧人举着黑色的雨伞向山下走去,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有一种禅的意境。

就是这样一条下山的小路,静谧得令人凝神

大家纷纷和上师拍照留念,笑声和着雨水,在清新的空气中弥散着,与那雨滴融合在一起,仿佛沁入了脚下的大地。深深地植根在软软的泥土里,这样的境界是俗世间无法寻觅的……

雨中……

一切正在发生,一切又正在消失,这相续轮回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无常的禅意。

这软泥里种下的欢喜的种子,每一年都吐绿,每一年都开出菩提之花

比如法会结束,人们纷纷散去,留下空寂的大帐;

 

 比如现在的大雨连绵,和须臾间的晴空万里。种种显现水月虚幻之象,在摄影师的镜头里却是一种完美的涅槃。

仿佛诵经声一直没断……

说话间,刚刚还大雨滂沱,乌云翻滚,雷声阵阵,须臾之间就拨云见日了。

高原上的天气变化莫测,天空变脸如翻书

摄影师说要去对面的神山,因为这是一位因俗务繁忙提前离开的师兄留给他的任务,要带着他的儿子去转山。

那神山和天空了知我们的心愿,晴朗的心感知晴天

   我想今天我千里迢迢来到雪域高原,如果不去转山感应下神山之灵,那岂不是很遗憾!我决定和他们一起去。当我抬眼望向那雨后阳光下的高山之时,刹那之间,内心里会有望而却步的闪念而过,犹豫之后还是断然决心,“走!我也去!”然而,我知道,一旦我的足迹踏进那山的入口,再累也不会给自己退路了。

互助北山是国家级森林地质公园,走进山里顿感有些凉意,摄影师有备而来,将后备的外套借给我。

雨后山路软软的,有深深的车辙印,那是当地的老乡骑着摩托翻山越岭时留下的。沿着这条印记,一定会到达山顶,山的另一边有人们的家园。法会期间,很多老乡每天都是或徒步,或骑着摩托翻山来到寺院。就如山羊天生会攀岩爬山一般,爬山对于藏族人似乎是天赋。而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汉地人而言除了有些热衷户外穿越的人把爬山作为健身运动,但并非天生擅长的能力。因此,对于我这几乎不爬山的人而言,上山走得比较慢。

透过松林的缝隙,可以看到甘冲寺的大殿

走一走,歇一歇,遇到了一棵连根大树,一行人停下来再拍拍照,

一路上,漫山遍野,花开烂漫,五颜六色,点缀在草木间,仿佛不同的音符汇集一起,是自然的笙箫,在每个人心里共鸣。

有人告诉我这花叫“馒头花”(学名:圆穗蓼),开花的时候是一圈一圈陆续开放的

多么美好的赐予呢!这漫山遍野的各色花儿,开得如此自在,紫色的麻花头像一个疯玩的小孩子,显得俏皮

白八宝,洁白的小花朵点缀在草丛里

微孔草默默地盛开,蓝色的花朵精致而高雅,也是高原气质中透出的细腻情怀

天然的草坪,又高又密

浓郁的草木,透着内心的晶莹,是北山深情的映现

还有这山里的“原住民”

   

    这森林尽处,或许有小精灵的家……

而我的渺小,你的博大与深奥,给人以神秘的遐想

我们上山的时候就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但离太阳落山时间还远着。高原的天黑得晚,此刻是下午五点,太阳还高高在上,穿过一大片松林,我们来到一个山梁上。

在那样一片空地上回望南方山谷,别有一番风景,仿佛江南小镇的感觉,山坡上一块一块的田地,有黄色的油菜花开得正浓,有绿色的麦田,高高的树如彩墨画一般错落在期间。

在这里摄影师如获至宝贪婪地不断按动快门,走一走,停一停,拍一拍,然后又继续前行,因为这里毕竟不是我们的目的地。

美不胜收

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踏着齐膝高的草丛,行走在山梁上,身上开始冒汗了。虽然进入夏季,但这里因海拔高,又在深山里,气温并不似汉地那样炎热,可以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似乎风也不大,因此蒲公英比起海滨长得都高大很多。即使眼下是仲夏,早晚温差也很大,基本上是早晚穿小袄,天气晴朗的时候中午可以穿短袖,而遇到雨天还要把羽绒服穿起来,可谓一天里过了四季的感觉。而今天因为爬山,我是来此地之后第一次出汗。  

沿着这段齐膝高的草地就来到了山顶

    我们终于登到最高处!远远地望去,看到了甘冲寺。摄影师双管齐下,架起三脚架,安装上单反相机,再加上手持单反开始了拍摄。

摄影师支起三脚架,调好照相机参数,让我为他拍了张纪念照

摄影师和我对拍,镜头里的我几乎把来时所有的衣服都穿上了。有点儿摄影师的感觉吧~  

 

据说,在山顶这个位置要修建一座菩提塔(图为:摄影师老戚)

爱玩的我给仁波切发短信:“师父我们在对面山顶了,看见没?”

不多时,上师还真的回复短信说:“看见了。”

可见能见度好到极致。所以,上师在寺院里就可以看得见我们。上山之前,幽默的上师说,他会用他的那个高倍望远镜“监视”我们。  
  师父又发来短信说:“你们再往里走走,才是最佳角度。” 

青海北山甘冲寺全景

   

   “看!那不是殊胜菩提塔吗!塔尖上亮亮的是一枚镜子吧?”我指指,“看!那边,是甘禅寺,那是师父家族曾经用尽一半的家产供养的寺院!”
    转回头看时,又是另一番风景了…… 

如画的乡村美景

摄影师连连感叹:“这哪里是北方雪域高原啊,简直是高原上的小江南!” 

斜阳下美丽的山梁,仿佛被镶上了金边

看那嫩绿的娑婆树影,如轻盈的墨彩,点缀在山谷里的村野小路旁,藏汉和土族混居的小山村,土石结构的小屋,烟囱里曲折地冒出白色的炊烟,一块块宛如梯田的黄绿色的菜畦,有圆形的、有方形的、有梯形的。隐隐望见有人牵着耕田的老牛,慢悠悠地行走在田间,那牛尾巴一甩一甩地,仿佛踩着劳动号子节奏一般……

    

    这一切,令端着相机的摄影师只顾得一旁连按快门了……
    

     太阳转到了西边天际,月亮却已经从东边爬上了云端,抬眼望去,月亮的光辉完全融化在夕阳之辉里,显得淡漠了。

月亮穿行于南去的游云之中,西边一轮太阳,东边一轮月亮,一红一白,一大一小,日月同辉,相映成趣。       

不知不觉我们在山上已经流连辗转接近三个小时,而眼下太阳才刚刚爬上西边的山头。

在这静谧的山里,很难遇到人影,忽然,我看见远处对面的山头有一个扛着东西的影子,我兴奋地摇晃着手拉长声音高声呼喊:“喂!你好!”只见那人也同样向我们挥动着手臂友好地回应。然后就逐渐地淹没树林里,消失在山的另一边了……

在下山的路上,男孩子提出异议:“这条路好像不对。” 

路口朴素的花朵有一个很清雅的名字:铃铃香青,还是第一次见到

摄影师也说:“不对,这路再走就下山到对面山庄了。”

我们环顾四周,断定这路错了,在刚刚那个路口应该右转才对,“怪不得刚才路过看见的野花你说来时没看到,原来是错了。”摄影师对我说,“这就是参禅,一步之差谬以千里了。”

回到寺院的时候,太阳才刚刚落山,人处于兴奋状态,竟然没有太强烈的疲惫感。而一旦放松就感到疲惫了,所以,赶上大家忙活晚饭,我也没有去帮忙。师兄过来说今天的大厨是旦增喇嘛,师兄们也只是打下手帮厨了。

到了临睡觉前,我才感觉到这一天下来还是很累的,躺在床上竟然感到分外解乏舒服,晚上注定会睡上一个甜美的好觉…… 

                            ……

                 我等如今所做诸事业 
                 一切障难恼害悉消泯 
                 顺缘增长所愿如意成 

                   祈愿吉祥如意悉圆满

                        ……摘自《八吉祥颂》    

                                                     -------转自稻草人手迹      

上一篇:西行夜话(五)    下一篇:西行夜话(七)